我國農業生產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已達38%
農業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副司長劉恒新26日說,目前全國機械化耕地、播種和收獲總面積達23.4億畝,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已達38%,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增強。
他是在中國國際農業機械技術與設備展覽會上的“魅力中國農機市場國際論壇”說這番話的。
在小麥、水稻和玉米三大糧食作物中,小麥機播和機收水平均超過80%,基本實現了生產全程機械化,水稻機械化栽植和收獲水平分別為10%和40%,玉米機播和機收水平則分別是58%和5%。
“我國農業生產規模小、經營分散、組織化程度低,一家一戶發展農業機械化非常不經濟?!眲⒑阈抡f,廣大農民在生產實踐中探索出了以農業機械化跨區收獲小麥為代表的社會化服務模式,把農業機械與分散的農戶聯系起來,把機械化生產和家庭承包經營結合起來,促進了農業機械的共同利用。
去年夏季,全國共投入39.2萬臺小麥聯合收割機,完成小麥機收超過3.2億畝。目前,農業機械化跨區作業領域正由機械收獲小麥向機械收獲水稻、玉米和機械耕地、機械播種、機械插秧等項目拓展。同時,農機作業的組織化程度也逐漸提高,農機協會、合作社和股份制公司等新型服務組織不斷涌現。
去年我國農村農機戶近3360萬戶,鄉村農機人員達4100多萬人,農機銷售、作業和維修市場等三類服務的經營收入達2829億元,經營農機已經成為廣大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劉恒新預計,我國農機作業的市場需求將呈現剛性增長態勢,“農機熱”將會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持續下去。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