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華生活的情況,還在繼續變壞,掛星不說,而總市值到10月20多號,僅有大概16億了。三年多前的時候,市值還曾到過150多億。
宜華生活的情況,還在繼續變壞,掛星不說,而總市值到10月20多號,僅有大概16億了。三年多前的時候,市值還曾到過150多億。更不利的現象是,2020上半年,宜華生活的營收下滑非常厲害,只有8.16億元,同比下滑70.3%。對比一些同樣依靠海外渠道的出口型家居企業,比如浙江永強、永藝、恒林等,宜華確實出了很大的問題。
永藝股份,2020上半年營收12.2億元,同比增長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5億元,同比增長15.37%。前期確實海外客戶暫緩訂單,但5月后反而迎來增長還有浙江永強,上半年營收29.4億元,同比增長6.3%;歸母凈利潤6.1億,同比增長70.7%。
作為一家老牌家居類企業,宜華的出口市場也是比較強的,走到今天這一步,除了感嘆之外,更多是從中總結經驗教訓。從近幾個月的情況看,除了不斷傳出的不利消息,宜華并沒有放棄做艱辛的努力,正在賣掉一些業務、退出一些投資,力圖能夠活下去,并東山再起。從過程來看,確實堪稱苦戰。
**近一起公開信息是,*st宜生擬出售全資子公司汕頭市宜華家具有限公司99.95%的股權。這個*st宜生就是宜華生活,2020年5月份的時候,遭遇披星戴帽,所以顯示在證券信息里的是*st宜生。此次出售汕頭宜華家具的做法是,計劃先將汕頭宜華目前正在使用的公司名下位于汕頭市河浦大道中段約168.48畝工業用地的土地使用權,及該土地上的地上建筑物,劃轉至汕頭宜華名下。
接著,再將汕頭宜華99.95%股權,以3.2億元轉讓給揭陽市中萃房產開發有限公司。而汕頭宜華本身的情況也并不好,2020上半年,營收只有313.8萬元。
結合今年前期的情況看,宜華已有出售動作,比如5月時,轉讓梅州匯勝工廠、廣州南沙工廠和汕頭蓮下總部,估值**高16.1億元,以盤活公司存貨、優化資產結構、提高資產流動性。
今年7月時,敏華控股與宜華生活旗下的理想家居達成協議,購買華達利60%的股權(金額**多0萬美元,合人民幣4.2億),并提供**多為5700萬美元(合人民幣4億)的額外現金,以向部分銀行以及華達利的其他債權人作出還款。
到10月時,敏華控股發布有關購買華達利國際控股私人有限公司60%的股權公告。
其中表示,敏華控股、理想家居及擔保人訂立新框架協議,協議決定終止“4.2億收購宜華旗下華達利60%股權”的原框架協議,并轉移收購目標,擬1.2億美元(約合8.016億人民幣)收購華達利核心資產——htl capital pte.ltd.及htl manufacturing pte.ltd.全部股份。
原計劃為什么無法履行?據說原因在于華達利受到新加坡司法管理命令的管制。
時間推回到2016年,宜華生活旗下全資子公司理想家居以39978萬新元(約合18.3億元人民幣)全資收購了華達利,華達利成為宜華生活旗下孫公司。
幾年時間,估值跌去了大概14個億。
遙想從前,宜華曾經在泛家居產業頗有影響力,4年就在上交所主板上市。這個時候,當前一些非常強的家居建材**企業,當時還只是中小工廠,可見宜華的資格之老。
從業務上看,宜華經營木質家具和木地板、軟體家具等,家具是主營業務,其次是地板等。市場以海外為主,占到整體的6成以上。
據大材研究的觀察,這幾年,只要步子走得穩,主營業務不出問題,老牌家具企業出問題的其實很少,大多能憑借先發優勢占穩腳跟。
前幾年,大材研究注意到,宜華曾經有多種布局,形成了大家居版圖,搭了一個y+生態圈,以投資入股、收購、聯盟等多種方式,拉來了愛福窩、美樂樂、海爾家居、htl、沃棣家居、創想家、有住、日日順、多維尚書、金融灣、小蔥智能、健康家homegreen等。
有做產品的,也有做家居軟件,還有物流、金融、智能等,各方面都有兼顧,布局確實不錯。
只不過,其中宜華真正能影響的公司,基本上都沒有獲得大的成功,沒有成為中流砥柱,導致生態圈并沒有打開局面。
大材研究認為,如果目前的情況無法改變,不利信息繼續擴散,宜華可能面臨更糟糕的局面,甚至會動搖客戶的下單信心,營收再出現下滑,這才是**令人擔心的。
聲明:本文來源:大材研究,本文由大材研究原創并授權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與原作者聯系,本文僅代表嘉賓觀點,不代表平臺立場。
來源:大材研究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