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機械師:一手托著生命 一手托著國家財
北京軍區空軍航空兵某團五級士官張新員是一名飛機機械師,從一名“初中生”成長為一名能維護7個機型戰機的“專家型士官”,他被戰友們稱為“戰鷹安全守護神”。
飛機剎車系統是個問題多發區,如果調整不當,要么產生余氣,造成著陸減速中剎爆輪胎,要么壓力不夠,剎車效能降低。可張新員卻有手“絕活”,三下兩下便能把飛機剎車調整合適。于是,他便漸漸享有了調整全團所有飛機剎車系統的“專權”。
自主創新不可言“小”,是張新員的一句口頭禪。為使維護的飛機能在各種不同的氣候條件下保持良好狀態,他發明了不少“小偏方”。有一次,部隊剛轉場到南方某機場,飛機就出現了“水土不服”癥狀:各個“活動關節”經常進水,容易生銹,性能下降。張新員經過觀察和研究,用固體潤滑脂代替液體潤滑油進行潤滑,并在每次完成潤滑工作后,再在飛機易生銹的鋼索、機件等地方涂上一層固體潤滑脂,飛機很快就適應了當地氣候。
每年新飛行員分到部隊后,進行儀表課目訓練時,前艙新飛行員都是觀察高度表指示,自己動手打開暗艙罩。有飛行教員向張新員反映:前艙開罩影響新飛行員操縱精力,容易發生錯忘等不安全問題。張新員大膽突破單一型和機械性思維,提出了改為后艙開罩的建議。他把制作的小支架固定在開罩手柄處的螺釘上,使教員在后艙通過繩索輕輕用力就能拉開暗艙罩。受張新員改進暗艙罩啟發,師機關組織技術骨干研制出了“某暗艙罩自動開罩裝置”,獲得了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
飛機起落架信號燈被機務人員形象地稱為“腿燈”。一次,張新員注意到教練機機組特設員更換前“腿燈”很頻繁,幾乎每個起落都要更換一次,不僅影響了飛機出動,而且航材消耗也很大。他仔細觀察研究發現,飛機著陸時隨著剎車片剎車效率下降,前起落架震動加劇,加之燈座焊線不牢固,致使信號燈損壞。找到原因后,張新員嘗試著采用在航行燈固定座上加裝減震墊的方法,一個燈泡就能使用50個起落以上,解決了過去一兩個起落就要更換燈泡的問題,不僅大幅度減少了航材消耗和工作量,而且縮短了飛機再次出動準備時間,消除了飛行安全隱患。
張新員所在航空兵團的飛行員有一句口頭禪:“飛張新員維護的飛機,我們最放心!”
飛行員給予的這一最高褒獎,來源于張新員的科學精神和責任意識。一次,有飛行員反映飛機前起落架放下速度過快、聲音異常。機組人員進行常規檢查沒有發現問題,中隊組織技術權威分析研究也得出“沒有問題”的結論。而張新員對此卻另有主張:沒有發現問題不等于沒有問題,決不能讓飛行員帶著疑問上天。他堅持對飛機起落架收放系統進行反復檢查,最終發現節流器的節流孔被裝反的故障隱患,避免了嚴重后果的發生。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