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工機械擬注入風電還在運作中
輕工機械在去年公司股改后期宣稱,擬將大股東手頭分步獲取風電資源項目,如今此項目究竟有何新的進展呢?該公司有關負責人昨天在回答本報記者追問時表示,這一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的新能源項目眼下正在有條不紊的落實之中。
由于一系列行業競爭激烈等客觀原因,1992年上市的輕工機械多年來經營業績一直差強人意,直到2005年公司主營業務和主營利潤仍然虧損,而600余萬元凈利潤還是靠補貼收入和期間費用等勉強所得。為了改變公司原來的主營業務即機械制造日趨萎縮停頓的狀態,上海弘昌晟集團在去年結合公司股改而定向回購原大股東所持股份,并升格為輕工機械的控股股東后,就決定將其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所擁有的風電場資源儲備中逐步納入上市公司。
據輕工機械當時發布的公告稱,弘昌晟集團在烏蘭察布市擁有的400平方公里范圍風電場資源儲備,如果這一風電場全部成功投產的話,將形成總裝機1500兆瓦、年發電量37.5億千瓦時的生產規模,預計年售電收入可達20.63億元。而且,弘昌晟已經承諾將向輕工機械先期注入裝機容量為50兆瓦的風場資源,剩余1450兆瓦的風場資源以后也將全部注入公司。事實上,弘昌晟指望通過向輕工機械注入風能資產,使這家老企業煥發新生,逐步成長為一家專業的新能源公司,從根本上提升公司的經營業績。
廣發證券電力行業研究員謝軍指出,風能作為一種可再生清潔能源,在國際上已經具備了實際的商用價值;在中國它也已獲得國家相關政策的明確支撐,如我國《可再生能源法》已于去年1月1日正式實施,風電將實行無條件上網,并將獲得國家融資、稅收和環保等政策性支持。但是謝軍也指出,由于我國風電產業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相應的電價補貼等政策未明朗化,發電設備國產化程度還不發達,所以風力發電的先期投入成本較大,這一系列因素可能會延緩企業的投資回收周期較長,從而影響投資回報率。
記者了解到,由于內蒙古位屬于我國“西電東送“大走廊的重要一環,所以據內蒙古“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稱,要通過加快電源點和電網建設來發展電力工業,因此要“大力開發利用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源,重點在錫林郭勒、烏蘭察布等地區建設大中型風電場”。顯然,輕工機械在烏蘭察布搞發電項目開發符合當地的產業政策導向,可以獲得大的客觀條件上的支持。有分析人士指出,輕工機械在面臨的實際問題是,其一,公司在風電項目資金投入上有多大的力度;其二,此項目建設的前期準備周期有多長。對于前者,該公司顯然已將項目分步實施開發,并將通過一系列直接和間接的融資手段來應對龐大的總投入。對于后者,由于風電項目一般要歷經環境影響評價、土地征用、編制招標文件、參與投標競標、特許權協議和購售電合同等諸多環節;所以,該公司要有一定的時間來開展各項準備工作。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