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機械行業重點企業帶動作用增強
編者按:11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運行局組織召開了全國機械行業經濟運行工作座談會,來自機械聯合會、全國部分省市經(貿)委、發改委、機械行辦的有關同志出席。現將部分省市會議交流材料陸續摘要刊出,供各地借鑒參考。
山西省機械行業重點企業帶動作用增強
2006年前三季度,山西全省工業戰線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措施,著力推進工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加強協調服務和督促檢查,強化經濟調節,推進重大調產項目的投產達效,工業經濟雖然受國家宏觀調控等因素影響,增速有所回落,但總體仍然保持了較快的發展勢頭,為實現“十一五”發展的良好開局奠定了基礎。
一、機械工業保持較快增長
前三季度,山西省機械行業生產、效益高速增長,特別是骨干企業增勢強勁,各項經濟指標均好于全省平均水平。經濟運行呈現以下特點:
1、生產、銷售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全省機械行業產銷基本平衡,省重點監控的14戶機械企業產品產銷率有4戶超過100%、6戶超過90%;機械行業增加值、產品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9.8%、21.6%;主要產品產量:金屬切削機床完成1428臺,增長8%;鍛壓設備完成4379噸,增長174.7%;起重設備完成41732噸,增長42.6%。
2、經濟效益明顯提高,實現利潤快速增長。全省機械行業實現銷售收入282.5億元,增長22%;實現利潤5.6億元,增長近2.26倍,是近幾年增長水平最高時期。
3、重點企業帶動作用增強。機械行業的重點骨干企業繼續保持今年以來的生產和效益快速增長的勢頭。省重點監控的14戶機械企業中,有7戶工業總產值增幅超過10%;有7戶銷售收入增幅超過20%;有4戶實現利稅超過5000萬元。
4、機械產品出口成為拉動產業持續發展的又一重要力量。全省機械行業產品出口5.7 億美元,同比增長66.1%,占全省出口的19.7%。其中金屬制品增長28.6%;運輸設備增長1.3倍;儀器儀表增長79.6%.
5、固定資產投資旺盛。2006年,山西省機械行業圍繞發展整機產品、煤機成套設備,大力推進汽車整車及特種車、專用車項目的實施,加大鑄件、鍛件、汽車零部件、鋁鎂合金及深加工產業集群整合力度,全力提升重型機械、鐵路機械、紡織機械和基礎機械四大領域優勢產品,確定了75個重點投資項目,已有50個項目實現了投產和部分投產。1~8月,機械行業投資額同比增長50.9%,增幅同比提高19.5個百分點,高于全省城鎮固定資產增幅29.2個百分點。
二、經濟運行中的新問題及原因分析
作為山西四大新興支柱產業之一的機械行業,在國家宏觀調控的大背景下,經濟運行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變化。
1、部分原材料價格上漲過快,影響了某些行業正常經營和發展。受國際市場價格上漲,國內需求過快增長,特別是流通環節炒作的影響,銅、鋁、優質特種鋼材等原材料供應緊張,價格居高不下。受其影響山西機械行業50戶電氣企業中有19戶企業虧損,虧損額增加了近1.24倍,生產經營一直較好的部分企業在銷售收入增長較高的情況下,由去年的盈利轉為虧損。
2、行業發展不平衡。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發展嚴重滯后,影響全行業做大做強。1~9月,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9.4%、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同比增長8.5%,均遠低于省機械行業平均水平(21.6%)。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發生虧損額8億多元,增長36.2%,遠高于省機械行業平均水平(0.6%)。
3、中小企業融資更加困難。今年以來,國家針對新增貸款快速增加,固定資產投資過度增長的情況,收緊銀根,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更加困難。
4、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產品價格下降趨勢明顯。受技術升級、行業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產品價格下跌成為整機市場競爭的主要趨勢,多個行業收入增長普遍低于銷量水平,導致企業短期利潤難以實現。
三、全年機械行業發展趨勢
2006年是“十一五”開局年,為開好局,山西省無論在總體戰略上,還是各項具體的實施和扶持措施上對機械行業的發展均做了部署;另外機械行業在建設新農村、促進資源節約和擴大消費等因素推動下,市場需求看好,這都將對機械行業效益有一定促進作用。根據前三季度機械行業的發展態勢,預計2006年全年山西機械行業增加值、產品銷售收入、利稅總額、利潤均較上年將有較大的增長。(山西省經委提供)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