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支持+海外投資 機械行業后勁十足
上周五,三一重工、安徽合力、中聯重科等二線藍籌股沖擊漲停。從11月14日以來,上證指數上漲11%,而機械行業指數上漲20%,其中龍頭股三一重工上漲了40%。分析人士認為,我國作為機械行業大國,國家鼓勵自主創新,以及巨大的海外市場待開拓,支撐著機械行業長牛走勢。在政策支持下,機械行業后勁頗足。
自主創新搭臺好唱戲
分析人士認為,中共中央決定近期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有可能進一步提升機械設備制造行業的景氣,該行業將面臨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
國務院上半年出臺的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政策,其中把自主創新提到了戰略高度,機械設備制造是中國未來的優勢產業。
武漢新蘭德的余凱表示,就目前現況來看,機械設備國產化率不足50%,100%的光纖制造設備、80%以上集成電路制造設備、石油化工裝備、70%的轎車制造、紡織機械設備和數控機床需要依賴進口。
由于機械設備制造是工業核心與基礎行業,加上未來大規模的城鄉建設,中國機械行業需求規模大、增長快、亮點多,承接全球產業轉移更是歷史性發展的大機遇。
從2005年下半年開始,機械設備制造行業開始持續向好。2006年,常林股份預增4倍、柳工、中聯重科、三一重工(見表)等都有明顯的增長。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的企業擁有更大的優勢。
如三一重工的泵車,在國內市場占有率59%,其產品在國內外創造了多項世界第一,其輸送泵技術是全國科技大會工程機械行業唯一自主創新獎項。s天地是國內唯一的煤炭成套設備供應商和服務商。
余凱表示,中國制造正在從依靠廉價勞動力優勢轉向建立自有技術與品牌。投資者宜關注那些從規模取勝轉向技術取勝的公司、關注技術資本密集領域、關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標準的公司。如沈陽機床、廣船國際等。
odi機會值得關注
目前,海外直接投資(odi)也成為一股熱流,odi可以減輕中國高額順差所帶來的壓力。而發展中國家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為我國工程機械產品出口創造了廣闊的市場空間,而且國內產品具有物美價廉的優勢。日前三一重工公告6000萬美元建設印度基地。
在國內,國際巨頭公司和國內龍頭企業也展開了一系列并購重組,整個行業進入產業大整合的時期。
如全球最大的凱雷投資集團間接成為徐工科技的大股東,常林股份與韓國現代合資合作,中聯重科收購浦元汽車吊車等。這一系列并購重組所演繹的投資機會值得關注。王熙喜整理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