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軸承2007年三大“要務”在身
新加坡上市的中資企業中國軸承(chinabearing),今年有三個“要務”在身。
它除了想盡快啟用位于山東沂南、能增加集團收入和盈利的第二家廠房,還要進一步開發轎車軸承市場,以及通過“周游列國”、實地考察,開拓全球市場。
沂南的第二家廠房,將耗資1550萬元興建,其中500萬元用在土地和建筑,其余的1050萬元則投資于機器與配備。目前,新廠在建筑架構上,已經完工。因此,集團計劃于第二和第三季裝置器材、進行試營運及把生產流程調整得更精準。
到第四季,該廠將開始生產長途汽車、集裝箱卡車和起重機所使用的重型軸承(heavybearings)和轎車軸承,但產能估計只有25%。
中國軸承(新加坡)有限公司總裁張安喜說,新廠的年產能達350萬套軸承,其中320萬套(91%)是重型軸承,30萬套為轎車軸承。
盡管第一家廠的年產能有1680萬套軸承,但細分為供小貨車和迷你巴士使用的微型軸承(micro-sizebearings)、供輕型卡車、貨車、鏟車和農用車輛使用的輕型軸承(lightbearings)以及重型軸承三類。前兩類的產能比率分別是10%和70%。換言之,只有20%用來生產重型軸承。
重型軸承和轎車軸承目前在市場供不應求
中國軸承(新加坡)財務總監吳芝強指出,重型軸承和轎車軸承目前在市場上還是供不應求,所以“我們將把資源專注于重型軸承上,同時進一步開發轎車軸承?!?/p>
他透露,公司其實已開始供應少量的轎車軸承給一名現有的主要客戶,并與另外兩三名進行商談,“希望今年內能有多一項突破?!睋ぃ撝饕蛻羰侨毡拒嚿倘?。中國軸承和三菱在中國內地的“獵豹”四輪驅動客車有聯營合作。
為了進軍海外市場,中國軸承去年11月設立上海銷售辦事處,因為它相信廣被視為中國大陸樞紐的上海,可以為它和跨國公司提供許多商機。
據悉,中國軸承目前正與日本和印度的準客戶商談。今年初,它首次接獲來自印度的訂單,為對方供應總值30萬人民幣的輕型軸承。
張安喜認為,有關的商業往來將會持續。他在公司來新上市后,先后到俄羅斯、瑞典、丹麥等地推廣公司和產品,接下來一兩周也會到泰國去?!凹由仙虾5霓k事處,我們希望除了印度,還成功打入其他市場?!?/p>
去年,集團的銷售額全部來自中國大陸。這是因為它沒有把原件生產給美國公司的部分,歸納為海外銷售。該美國軸承制造商在中國下訂單,卻把貨品出口到美國。
中國軸承目前沒有銷售額來自東南亞,但它的長遠計劃是在本區域設立辦事處,進軍更多新市場。吳芝強說:“我們希望有了上海辦事處(的基礎),這個計劃可以加速實現?!?/p>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