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目前智能家居只是實現了自動化和初步的智能化,這一時期的智能家居還只能說是智能硬件與家居產品的一種物理結合,但早期搶占智能家居入口也同等重要。
[導讀]2017年中國智能家居產品零售市場預計達到2815億元,其中超過一半的規模來自智能視聽娛樂產品,如智能電視、智能音箱等。中國家居零售市場能夠繼續實現的數量增長將非常有限,如何抓住新的趨優消費趨勢、尋找新的風口?
行業對智能家居的評價有好有壞,好的是借“人工智能”的名義,智能家居迎來了所謂的春天;壞的是,當前智能家居的呈現方式過于單一,依靠移動app、智能單品交互的偽智能難以滿足消費者對智能家居功能性的追求。
發展十余年,智能家居的拋物線
智能家居通常愛被劃分為國外和國內兩種,國外智能家居的發展水平要更優于國內,從歷史進程來看,20世紀70年代比爾蓋茨未來屋孕育了智能家居“星星之火”,一直到90年代中期國外組網技術實現了對家電、燈光、窗簾等簡單開關控制,而與此同時,國內對智能家居的概念還并未全面理解;1999-1年前后,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谷歌、微軟、蘋果等互聯網科技公司推動國外智能產品的發展,我國老牌家電企業也開始加大對智能家居技術的關注與參與。
歷史的經過如此,國外智能家居與生俱來優越感卻讓人費解。通過研究,找到兩點原因:
1.居住環境及當地經濟水平的發展。居住環境可以先簡單概括為人均居住面積,房屋面積的大小直接影響到消費者對智能家居功能性的渴望,戶型較小對智能開關控制欲望可想而知;另一方面來自于國家本身經濟水平,政策方面國家對于創業研發的支持,消費方面就是人均可支配收入,這些對國內智能家居的啟蒙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2.企業的經營觀念。通信協議有它專屬的名詞解釋,協議直接決定了信號如何從一個設備傳輸到另一個從而觸發一個動作。主流如wi-fi、藍牙、zigbee等,鑒于wi-fi不穩定及藍牙路徑受限,zigbee可自組網適用于自動控制和遠程控制領域,可以嵌入各種設備,實現不同品牌品類聯接。類似zigbee公開性平臺,thread、z-wave、x-10等都來自于國外,國內企業更多是單槍匹馬孤軍奮戰。
過去已過去,再著眼現在,消費升級這把火燃起了消費者對更智慧生活的追求,智能手機的普及,多屏互動的流行也為智能家居發展制造了場景,更為直觀反映智能家居增長趨勢可以先通過全球對智能家居(smarthome)專利申請數量來判斷。
視聽服務一馬當先,智能家居箭在弦上
全球智能家居專利申請數量在2016年達到頂峰,在產品層面2016年也是智能家居爆發的關鍵一年。海爾54億美元收購ge家電,美的537億日元收購東芝白電,小米推出米家,谷歌推出google home,蘋果推出home app……除了巨頭的“金錢游戲”,在2017年,“百箱大戰”也一觸即發。
2017智能音箱成為大多數企業爭相布局的香餑餑,不僅在國內,國外也熟知亞馬遜推出echo,蘋果homepod等等。作為**有可能打通智能家居突破口的智能音箱產品吸引了更多品牌駐入,但同時因功能過于簡單,看不到其衍生出的智能家庭場景也備受質疑。
gfk零研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智能家居產品零售市場預計達到2815億元,其中超過一半的規模來自智能視聽娛樂產品,如智能電視、智能音箱等。在statista美國智能家居行業2016年調查數據顯示,全球“娛樂與智能互聯”項目排名在第三位(48%),但在我國智能娛樂產品發展前景更有所為。
在數年前整個互聯網行業都沉浸在爭奪移動端入口、o2o等資源上,截至2017年6月**新互聯網發展統計報告,互聯網滲透率已經達到54.3%,移動互聯網達到52.3%,巨頭企業也占據了各自市場地位。回到智能家居,雖說目前只是實現了自動化和初步的智能化,這一時期的智能家居還只能說是智能硬件與家居產品的一種物理結合,但早期搶占智能家居入口也同等重要。
雖說從時間軸上來看,智能家居目前的成績比理想中遜色許多,除了社會認知,消費習性,技術能力等因素影響,國家政策、創業環境也同樣抑制了它的發展速度。但**近幾年,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人們在感知智能上取得一些成就,包括人臉識別、圖像識別、人工神經網絡等,諸如此類的研究在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應用的步伐,同時智能家居的發展及市場需求的增加也不斷推動人工智能在智能家居領域更高一級進化。未來依然值得期待。(來源:千家智客微信公眾號
來源:千家智客微信公眾號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