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為中部六省再次擘畫區域協同發展藍圖。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中部地區要立足實體經濟這個根基,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積極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全球最大的單一建筑起重機械生產基地,擁有多款“全球最大”的塔機、起重機,本地制造的智能化攪拌站,連續15年蟬聯全球銷量冠軍;在小鎮誕生的企業,短短10年逆襲成為全市首家制造業上市公司……這些發生在常德的“智賦”故事,無論是新興產業的創新裂變,還是支柱產業的聚鏈成群,都表明一個更智能、更高效、更具活力的產業新生態正在迸發。
創新裂變
中小企業的智賦動能
2023年6月15日,湖南飛沃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飛沃科技”)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成功上市,實現常德市制造業上市企業零的突破。
2012年,飛沃科技董事長張友君帶著尚在萌芽狀態的創業項目,在桃源縣馬鬃嶺鎮租賃工廠開始他的創業之旅。10余年來,飛沃科技專注于高強度緊固件研發與制造,發展成為全球風電葉片“預埋螺套”細分市場最大的供貨商。從初創到上市,飛沃科技實現飛躍式發展的秘訣就是引智創新?!?0年間,飛沃科技的設備資產從不足100萬元增長到3.5億元,團隊從起初的三五人發展到現在的1000多人。”近日,張友君接受本報記者采訪談起企業發展時,一臉自豪。
在常德,還有一批這樣的企業從小起步,智賦動能,邁上高端化發展之路。
2016年,湖南萌恒服裝輔料有限公司在澧縣投產。如今,公司的主打產品“短纖維縫紉線”占據全球份額的30%,把一根縫紉線做成了“世界冠軍”。企業成立以來,一直以高效、節能、降耗為核心開展技術創新工作,成立了服裝縫紉線技術中心,先后獲得發明專利授權3項、實用新型專利20項,實施創新技改項目26項。2023年,企業投資1.2億元建成擁有2.8萬個立體儲位的智能倉庫,實現年產值6.3億元。
2023年,湖南宸宇富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獲批省先進制造業高地建設專項資金支持項目,實現了全市“揭榜掛帥”項目零的突破。這家2019年才落戶西洞庭的企業,專業從事鋰離子電池人造石墨負極、天然石墨負極、硅碳負極材料以及廢舊電池回收等儲能器件用負極材料的研發、生產、銷售,在短短幾年時間里,通過深化校企合作、推進科技賦能,先后獲批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省企業科技創新創業團隊,迅速成長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來自市工信部門的一組數據,生動詮釋著發生在沅澧大地上的創新裂變:2023年,全市新增規模工業企業、國省級專精特新企業、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數量,均創歷史新高。其中,新增規模工業企業229家,全省排名第三;新獲評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99家,總數分別達到22家、211家;新增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11個,總數達17個。
聚鏈成群
產業集群的智賦秘訣
2023年,常德再次榮登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榜單,連續3年榜上有名。
近年來,常德錨定“三高四新”美好藍圖,明確提出打造全國重要先進制造業基地,將先進裝備制造業列為重點培育的“四大千億產業”(輕工紡織、先進裝備制造、食品加工、數字產業)之一, 推動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不斷提升其“含智量”“含金量”“含綠量”。
工程機械制造是裝備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常德市的傳統優勢產業,工程機械制造領域擁有一批當之無愧的“火車頭”。
4月2日,“2024中國工程機械年度產品top50”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常德高新區的中聯重科建筑起重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聯重科建起”)生產的全球最大塔機r20000-720斬獲最高獎項金手指獎。作為全球塔機領域的巔峰之作,該款塔機融合了158項創新科研成果、305項發明專利,其中包括60余項核心關鍵技術和12項世界首創技術。作為全球最大的單一建筑起重機械生產基地,中聯重科建起近年來研制出多款“全球最大”的塔機、起重機,是當之無愧的“國之重器”。
在常德經開區,另一家“全球工廠”常德市三一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一機械”)也喜訊頻傳。作為全球最大的攪拌設備生產基地,這里生產的智能化攪拌站銷售網絡目前已覆蓋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市場占有率超40%,連續15年蟬聯全球銷量冠軍。“全球銷冠”的背后是產品“含智量”不斷攀升。近年來,三一機械每年將銷售收入的5%以上投入研發,通過科技賦能推動產品向智能化、環?;D型升級,形成了集群化研發創新平臺體系。目前,公司擁有1個行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省級平臺,主導或參與制定國家標準6項、行業標準4項、企業標準70項。
小樹成林、大樹成蔭。近些年,在我市工程機械領域,一批下游企業茁壯成長。僅在常德高新區,就聚集了100多家工程機械上下游企業,湖南響箭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響箭重工”)是其中的佼佼者。響箭重工從配套企業起步,依靠自主創新成長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這些年,其主導產品混凝土泵車已將市場拓展到歐洲、中東等地。今年一季度,該公司90%的訂單來自海外,正在加快組建全球營銷團隊。
新質生產力的核心是科技創新,如何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常德正在串珠成鏈、聚鏈成群、蓄能成勢。數據顯示:2023年,常德全社會研發投入達69.11億元,增長22.4%,增速排名同組第一;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1610家,高新技術企業入庫725家,分別增長335家、111家;國家級、省級創新平臺總數達261家,增加56家。
智賦萬企
常德奏響發展最強音
工程機械、食品加工、輕工紡織、生物制造……站在新的歷史節點,常德如何放大特色優勢,既讓老樹發新芽,又能孕育新產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一場借助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的力量,賦能百業千行萬企,助推產業轉型升級的行動正在常德縱深開展。
2023年5月,《常德市“智賦萬企”行動方案(2023—2025年)》(簡稱《方案》)正式發布。根據《方案》,到2025年,常德市將實現數字化創新引領發展能力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明顯提高,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取得顯著成效,產業核心競爭力明顯增強。
市工信局組建了12支“智賦萬企”小分隊,對全市1725家規模工業企業進行摸底調研,跟蹤服務430家有數字化轉型意向的重點企業,幫助企業能轉盡轉;舉行專題培訓、講座近30場,培訓人次近5000人;為提出具體需求的100家企業提供“管家式”“保姆式”服務。一年來,常德不斷夯實數字基座,打造了一批示范標桿企業,形成了一定的聯動聲勢。截至目前,全市完成企業上云8122家、上平臺603家,打造智能制造企業75家、生產線(車間)97 條(個)、工位677個 。
來源:常德政府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