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副所長印萍代表:
以科技創新助力海洋強國建設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近年來,我國海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速,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加快推進,海岸帶綜合治理不斷深化,海岸帶保護修復工程和藍色海灣整治工作等取得顯著成效。與此同時,我國海洋科技發展還存在基礎性創新不足、科技成果產業轉化不暢等問題。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建議持續加強海洋科技創新能力建設,特別是在深海戰略性資源勘探開發、生態環境監測與修復、海洋智能化裝備、海洋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關鍵技術領域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海洋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大力發展海洋新技術、新工藝、新模式、新業態,為高質量發展提供藍色動力。
山東東岳集團首席科學家、含氟功能膜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張永明代表:
加快化工新材料創新成果應用
化工和新材料是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新能源、交通、建筑、冶金、輕工、紡織、制藥以及人民生活和國防建設的重要物質支撐。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前沿新興氫能、新材料、創新藥等產業發展;推進共性技術平臺、中試驗證平臺建設。
中試是產品正式投產前的試驗,是從研發到生產的必由之路。近年來,我國化工新材料領域中試持續推進,為科技成果產業化提供了重要支撐。當前,中試平臺建設滯后是化工新材料領域科技創新和健康發展的堵點。建議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辦法,實施中試裝置和實驗方案備案制,根據不同的中試平臺要求,明確平臺所涉及的研究范圍,劃定平臺的環保和安全保證范圍。在有關部門監督指導、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進行小試成果的中試放大試驗,盡快把小試科研成果轉化成生產力,加快科技創新步伐。
全國青聯常委、山東省青聯副主席魏新委員:
加快營商網絡環境法治化建設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對民營企業而言,良好的營商環境是發展的基礎。而營商網絡環境是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環境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民營企業的發展。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完善網絡綜合治理,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
建議在深入推進“清朗·優化營商網絡環境 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專項行動基礎上,加快營商網絡環境的法治化建設,加強網絡侵權舉報受理,拓寬舉報受理方式,全面開設線上涉企舉報專區,降低企業舉報難度,持續優化營商網絡環境,為民營經濟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波代表:
加大財稅支持力度 降低企業綠色發展融資難度
山東是鋁產業大省,氧化鋁、電解鋁產量全國第一,規模以上涉鋁企業超過300家,產值超過0億元。近年來,山東廣大鋁行業企業把握歷史機遇,堅持綠色轉型升級和科技創新引領,綠色發展取得一定成效。高耗能產業是由產品本身的生產屬性決定的,近年來,許多高耗能企業提出“雙碳”目標,在減排降碳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但要真正實現綠色制造,依然任重道遠。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建議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財稅支持力度,降低企業綠色發展融資難度,助力企業做好能耗結構調整;支持化石能源占比較重的企業探索建設新能源發電項目和源網荷儲基地,在綠色發展方面發揮引領示范作用。
山東大學高等醫學研究院、第二醫院教授孫蓉委員:
發揮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作用 加快培育中醫藥新質生產力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也是提升我國原始創新能力的“寶庫”之一。近年來,我國中醫藥產業取得長足發展,但與新質生產力的實踐要求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加強中醫優勢專科建設。加快培育中醫藥新質生產力,要加強常見重大、慢性疾病中“中醫藥優勢病種”的基礎研究,在科研源頭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快技術成果的轉移轉化和產業化進程,推動建設面向未來的中醫藥現代化產業體系。
建議用好人才這個“第一資源”,加強中醫藥國家重大創新平臺布局建設,形成以創新價值、能力水平、貢獻大小為維度的人才評價體系。既鼓勵年輕人才在基礎研究中挑大梁,又持續支持深耕中醫藥領域埋頭苦干的本土人才,鼓勵多學科、尤其是中西醫協同研究、交叉融合,充分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
(本報北京3月8日電)
媒體鏈接
來源:天津大學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