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云發布】2023年楚雄全州彝繡產業預計實現產值10億元
千年彝繡出新出彩,繡美楚雄使人稱奇。2月4日,記者從“共赴文化之約·共促文明互鑒”文化楚雄專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楚雄彝族自治州聚合資源、承古出新,實現了“繡品變商品、繡片變名片、秀場變市場”三大轉變。2023年,全州彝繡產業預計實現產值10億元,增加值2.75億元,5.7萬名繡娘人均年增收達3570元,同比增長12.26%,帶動2000多名殘疾人就近就地就業。
繡品變商品
楚雄組建由宣傳部門牽頭抓總、統籌協調的彝繡產業工作專班,把方向、定政策、抓培訓、促生產,筑牢彝繡產業根基,深挖彝繡文化價值、經濟價值、民生價值。出臺支持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繁榮發展的37條措施和加快彝繡產業高質量發展的“1+1+n”政策體系。建成全國首個彝繡產品交易中心,為全國民族刺繡產品研發生產、集中展示、線上線下交易創建了一個示范平臺。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成彝繡車間77個、繡坊260個,由宣傳部門拓市場、宣傳委員任點長,培育彝繡經營戶538戶,其中規上彝繡企業13家,成功創建楚雄彝人古鎮、牟定彝和園2個省級文化園區。統籌推動制定了中國首個“楚雄彝繡”手工刺繡行業標準,創意研發推出“遇見楚雄”“綠羽仙蹤”“福來云往”三大系列彝繡文創產品。
繡片變名片
傳承保護與創新發展的不斷碰撞,讓楚雄彝繡走上了更大的舞臺。楚雄彝繡從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縣直苴村的“鄉村t臺秀”,相繼走向北京時裝周、上海時裝周、紐約時裝周、米蘭時裝周國際舞臺。以賽裝為名、以時尚為媒。楚雄成功舉辦了以“絲路云裳美美與共世界共享”為主題的首屆楚雄時裝周。來自南亞東南亞七國、云南省內外24個州市帶來了獨具特色的服裝服飾專場秀。此外,還有非遺雅集、“非遺傳承與發展”全國民族服裝服飾論壇、中國·楚雄時裝周短視頻大賽等活動,“民族風”與“世界風”共通融合,匯聚成不同文明美美與共的交響,楚雄開放包容的胸懷展現在世界面前。
秀場變市場
來源:云南先鋒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