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黃勇娣
通訊員 戎長春
作為閔行區先進制造業的承載地,莘莊工業區有實體企業1多家,經過近30年發展,規上工業總產值和商品銷售總額連續3年達到“雙千億元”規模。但在這喜人成績的背后,園區正面臨“增量用地趨于耗竭、產業發展增速趨緩”的難題。
記者調查了解到,莘莊工業區正創新探索多元方式盤活存量土地資源,讓“存量”變“增量”,最近三年盤活低效產業用地上千畝,引入了高端制造、生物醫藥等領域的一批優質項目,將為未來高質量發展進一步蓄勢增能。
節余土地剛收回就被看中
2023年,在上海,“莫德納速度”備受矚目。當年4月,莫德納集團首席執行官班塞爾一行首次來滬,在閔行考察期間作出決定,要在莘莊工業區建設莫德納全球最大工廠。
莫德納看中的地塊,此前其實是一塊沉寂多年的“睡地”。
自2018年起,莘莊工業區對行政管轄范圍內存量土地進行全面摸排,特別是針對有空間節余的地塊開展調查研究,并積極與土地權利人溝通地塊開發意向。經梳理得知,該地塊面積約畝,已陸續開發約330畝,由于拿地企業規劃調整,剩余270畝未進入實質性開發,長期處于節余狀態。
在2021年1月和2022年10月,莘莊工業區兩次發函至該企業,提出節余土地分割轉讓或收儲的建議,在這期間工作人員還多次實地走訪解讀相關政策。直至2022年底,企業終于松了口,明確表示未來沒有擴大經營和開發利用節余土地的打算,并有意愿將節余的工業用地分割后返還政府。
“溝通中,企業表達了在后續操作流程、稅收、資金補償等相關政策上的疑惑。”莘莊工業區規土所所長潘穎親歷了這塊睡地的“喚醒”,她說,面對企業提出的問題,莘莊工業區召集相關部門組成工作專班,針對每一個疑問耐心解答,并落實辦結時效與對接專員,徹底打消了企業的顧慮。
最終,該宗270畝節余土地以“協商搬遷”的方式由閔行區土地儲備中心收儲。“企業節余用地就是沉睡的金土地。莘莊工業區根據該地塊收儲經驗,推出了企業節余土地分割收儲的創新模式,既盤活了企業的存量土地資源,也增加了政府可統籌的產業發展空間。”潘穎說。
一個地塊引來兩家強企業
2023年8月28日,世界強博世集團旗下工業品牌博世力士樂莘莊工業區園區正式開園;2023年9月5日,豐田合成(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簡稱“豐田合成”)舉行中國本部及研發中心開業儀式。
巧合的是,這兩家知名外企在莘莊工業區都選擇了同一個地塊——春光路611號。該地塊是莘莊工業區回購低效園區重新進行改造的一個案例。
據了解,春光路611號地塊原為某化妝品公司用地,面積為18.48畝,前些年持續低稅收。2018年,莘莊工業區在走訪服務企業中獲悉,該公司由于業務整合,有意退出用地需求。經過多輪協商,該公司最終同意,由莘莊工業區經濟技術發展有限公司作為主體將該土地及資產進行收購,并整體改擴建。改建后,地塊容積率從0.35提升至1.2,其中1號樓廠房建筑為豐田合成定制用房,2號樓廠房引入博世集團租賃使用。
經過改造后的園區,2023年相繼迎來了兩大企業入駐,兩家企業還將前沿研發中心布局于此,達產后稅收將從幾十萬元增至2億元。
以法律法規解棘手難題
土地盤活,除了通過友好協商達成協議回購之外,還有一些案例非常棘手,雙方一時難以形成共識,只有依照法律法規進行裁定。
在莘莊工業區華寧路以東、申翔路以北,有一處雜草叢生的土地,周邊各地塊均已開發,但這塊近49畝的土地閑置了20多年,始終不見開發利用動靜。到底是何原因?經核查,拿地企業在獲得土地使用權后,由于資金原因無力開發。這期間,莘莊工業區與土地權利人多次友好協商希望能收回土地,但均未果。為此,在咨詢相關專業機構后,莘莊工業區對該地塊的屬性做了科學判斷,認為其符合產業閑置土地。于是,閔行區人民政府根據《閑置土地處置辦法》,依法將該地塊認定為閑置土地并正式發文,土地權利人未提出異議,該宗土地成功收回,并交由閔行區土地儲備中心儲備。
地塊被依法收回的消息,引起兆維科技公司的注意。
兆維科技公司總經理王志群表示,最近落地園區的莫德納公司,是企業的下游客戶,隨著周邊生物醫藥產業鏈的形成,企業希望能在這塊地上打造兆維科技的“管理中心+研發中心+制造中心”。目前,兆維科技已經明確表示用地需求意向,并啟動相關流程。
據了解,除了該地塊已經成功實施收儲外,莘莊工業區還有400多畝閑置的存量土地正在處置過程中。下一步,莘莊工業區將重點謀劃在收儲重出(轉出讓)、調整產權主體、節余土地分割收儲、自主提容、自主轉型、微改造更新等方面發力,以“減量”換“增量”,探索走內涵式、集約型、綠色化高質量發展新路。
來源:上海市人民政府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