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 192 >
原標題:向總書記報告|石椅村:“軟硬件”持續升級 “家門口”有了好“醫”靠
醫療是最重要的民生保障之一,基層醫療服務與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密不可分。近年來,綿陽市積極推動鄉村醫療服務建設,完善配套醫療設備,努力提升醫療服務能力,醫療環境、就醫政策和診療服務能力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550 413 >
醫療服務進村
“家門口”就醫更有保障
“慢慢抬高雙腳、往前伸腿,好,慢慢放下來……”在北川羌族自治縣曲山鎮石椅村的醫療服務點問診室內,駐點醫生龍海月正在給72歲的老人秦德翠做檢查。問診、拿藥、叮囑復診,給老人看完病,龍海月填寫完本次醫療記錄后,又馬不停蹄地給村里幾名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的村民打去電話隨訪……
“我們村上65歲的老人有45位,糖尿病患者有10人、高血壓患者有22人。”作為一名90后年輕醫生,龍海月在石椅村醫療服務點輪班駐點坐診已經一年多,對于村民的健康狀況心里有一本明賬。
龍海月所在的醫療服務點,位于半山腰上,診療室房間干凈整潔,配置有診斷桌和藥械柜,跌打損傷、慢性病、急救等常備藥品擺放有序。除了基礎醫療設備外,還配備有aed除顫儀、制氧儀、血糖儀、急救藥箱等。曲山鎮衛生院的11名醫生,會輪班在石椅村醫療服務點駐點值守。
“現在‘家門口’就可以看醫生,大家也更加關注健康問題了。”談及村上的醫療服務點,石椅村村民邵再友連連點贊。
550 413 >
健康保障升級
村民有了“私人”醫生
中午11點半,山上不少人家飄起裊裊炊煙,這時龍海月卻提著醫療箱出了門。他是要去“蹲”一位調皮的患者——村民陳華全。
2022年,曲山鎮衛生院和患有糖尿病的陳華全簽訂了“家庭醫生服務協議”。作為重點關注對象,駐點醫生需定時上門給老陳會診,監測血糖、血壓。
剛進陳家院子,龍海月就鎖定了目標,一把抓住了直往堂屋里鉆的陳華全。“老陳,快來,我給你測一下血壓、血糖。”“你這個血糖值有點高哦,是不是又沒按時吃藥?”“吃飯要少鹽少油,吃完飯就去活動活動,跳跳薩朗嘛。”……面對龍醫生的“喋喋不休”,老陳臉頰緋紅,無奈地撓撓頭。
“這藥一定要按時吃,隔幾天我又來給你測。”叮囑完老陳,龍海月才提起醫藥箱離開。
記者了解到,家庭醫生服務協議正在持續推進,這項農村基層醫療服務有利于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合理就醫格局。
“簽約了家庭醫生服務協議后,我們會將患者納入更加系統全面的健康管理,提供更好的醫療保障服務。”曲山鎮衛生院院長李波蘭說,曲山鎮衛生院現組建家庭醫生服務團隊11支,全鎮共簽約服務5140人,其中石椅村簽約村民288人。
550 413 >
縣鄉村聯動
村民有了好“醫”靠
“現階段,我們除了全覆蓋三級醫療服務網點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外,還會組織各種形式的義診活動。”李波蘭向記者介紹,近年來,曲山鎮衛生院將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進行深度融合,圍繞衛生環境、醫療管理、衛生服務方面進行了改造升級,為老百姓提供觸手可及的健康服務,最大程度維護好他們的身體健康。
曲山鎮衛生院現有31名職工,其中醫生11人、護士7人,近兩年升級了彩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五分類血球儀等設施設備,并定期派人員到上級醫療機構進修學習。“學習內容包括急診急救、內兒科、醫技等多方面,著重理論和臨床實踐相結合。”李波蘭說。
記者了解到,北川依托縣、鄉、村三級聯動的縣域醫療服務體系,以村衛生室為基礎,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覆蓋,讓老百姓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鄉、重病不出縣。同時,有效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一村一月一義診”“新時代文明實踐”“健康敲門行動”等活動,下村入戶將健康服務送到群眾身邊去,開展特殊人群免費健康體檢、義診活動、慢病入戶隨訪、健康指導、健康知識宣傳,全力守護百姓健康。
當下,綿陽市堅持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持續推動鄉村醫療服務能力建設。全市現有43家縣級醫院(含中醫醫院)達到二級甲等醫院以上的醫療服務能力,170家鄉鎮衛生院絕大部分具備急診急救和巡診服務、外科服務,2678個村衛生室絕大部分具備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功能。
來源:綿陽市殘疾人聯合會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