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內外部需求逐步改善、各項穩增長政策持續顯效下,北京工業經濟止跌回升,呈現前低后穩走勢,恢復基礎不斷筑牢,內生動力加快釋放。
一、全年工業承壓恢復
生產由降轉增。2023年,北京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由上年的下降轉為小幅增長,全年增加值同比增長0.4%(按可比價格計算);剔除疫苗生產企業后增長3.1%,增速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
產銷銜接較好。2023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和銷售產值分別增長2.6%和2.9%,增速分別比前三季度提高1個和0.9個百分點;產銷率為98.1%,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產銷銜接進一步好轉有利于企業消化庫存,1-11月,產成品存貨同比增長4.1%,增速比上年同期明顯回落。
外需持續好轉。2023年5月份以來,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連續8個月月度實現增長,全年累計降幅為2.5%,比前三季度、上半年分別收窄3.3個和9.2個百分點,主要行業中,電子出口連續8個月正增長,汽車累計增速超2成。
效益逐步改善。2023年1-11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2%,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0.5個百分點;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6.5%,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8.7個百分點。
二、重點行業支撐有力
支柱行業“2增長2收窄”。2023年,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9%,實現了平穩較快增長。汽車制造業扭轉連續兩年下降趨勢,全年增加值增長5.2%。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2個行業降幅繼續收窄,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下降0.9%,降幅分別比前三季度和上半年收窄3.5個和5.3個百分點;醫藥制造業增加值下降21.7%,降幅分別比前三季度、上半年收窄4.9個和11.3個百分點。
裝備制造相關行業較快增長。裝備制造領域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分別增長25.3%、17.1%和16.8%,其中新型儲能、半導體設備制造、醫療器械制造等領域均實現較快增長。
三、創新引領作用凸顯
創新投入持續加大。2023年1-11月,規模以上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費用同比增長11.5%,增速快于全市平均水平6.9個百分點;研發投入強度同比提高0.2個百分點,其中,醫藥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研發投入強度明顯高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
新興領域活力顯現。2023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中,1200余家市級專精特新企業和300余家國家級“小巨人”企業(二者有重復)產值分別同比增長5.2%和15.2%;1-11月企業研發投入強度分別為8.6%和9.8%,收入利潤率分別為9.3%和12.3%,均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
新產品保持較快增長。2023年,風力發電機組、液晶顯示模組、新能源汽車、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等高技術產品產量分別同比增長68.8%、39.2%、35.6%和26.7%。
新設主體數量穩步提升。2023年,全市新設制造業企業2800余家,同比增長超3成,增速快于全市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以上。
總的來看,2023年,隨著市場逐步恢復,政策效應逐步顯現,全市工業經濟運行回升向好,企業經營狀況趨于改善。下階段,全市將繼續推進新型工業化各項重點任務落實,精準施策提振發展信心,培育新質生產力,為首都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2022年以來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
單位:%
來源:北京市政務門戶網站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