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徐 超
南通蘇錫通科技產業園區去年在蘇州、上海分別舉行投資環境推介會和說明會,48個重點項目簽約,總投資近400億元。
跨江,是蘇錫通園區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路徑。去年,園區新簽約重大制造業項目超九成來自上海和蘇南。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為我們縱深推進跨江融合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路徑、明確了目標。”蘇錫通園區黨工委書記虞越嵩說,緊扣“一體化”,錨定“高質量”,園區堅定扛起南通市委市政府賦予的“高水平建設滬蘇跨江融合發展試驗區”時代使命,主動策應長江口產業創新協同區建設,全力打造南通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極。
跨江融合專設“借鑒辦”
去年11月底,蘇錫通園區與蘇州工業園區攜手創下一項“全省首例”——經蘇錫通園區行政審批局遠程審核,蘇州某企業新注冊的南通分公司通過審核,在蘇州工業園區打印營業執照和登記通知書,獲得江蘇首張省內通辦通取經營執照。
蘇錫通園區位于蘇通大橋、海太過江通道之間的黃金地帶,是南通距離蘇南最近的園區之一。“相較地理位置,與蘇南更‘接近’的,是園區開放融合的基因。”虞越嵩介紹,秉承“在蘇通大橋北翼建設一個新的蘇州工業園”愿景而生,蘇錫通園區是江蘇省政府與新加坡政府合作開發的跨國共建園區、中國政府與奧地利政府共同建設的生態園區,也是蘇州、無錫、南通三市跨江聯動開發、推動區域協同發展的示范園區,集“三國合作、三地共建”多重優勢于一身。
在蘇錫通園區,一塊“借鑒辦”牌子引起記者注意。“我們的任務是對標上海、蘇南等地先進改革創新經驗,在園區復制推廣、先行先試。”借鑒辦負責人介紹,園區近年完成復制推廣、先行先試、自主創新案例85項。
在追趕中學習、在融合中創新,蘇錫通園區吸引賽普生物、歐亞馬等大批項目跨江落戶。“這不是簡單的產業溢出或梯度轉移,這些項目放在上海、蘇州同樣‘拿得出手’。”蘇錫通園區管委會主任黃曉峰說,園區圍繞產業融合、共鏈發展貢獻長板,深度融入與上海、蘇南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跨區域協同。
協同發展的思路,體現在園區“兩主一新”主導產業藍圖中:“兩主”指具備一定基礎的智能裝備、電子信息產業,“一新”為生命健康產業。黃曉峰介紹,“蘇州工業園區培育生命健康產業10多年,兩個園區共逐一片藍海,既分享發展經驗,又能疊加優勢、形成合力。”
“n期項目”拓展朋友圈
專注于制造專業儲能級鋰離子電池的懋略科技2022年落戶,一期工程尚未投產,就拿地建設二期項目。在蘇錫通園區,有14家企業實施二期乃至三期項目,總投資超95億元。
擴大投資,是企業投出的“信任票”。聯鋼精密科技(中國)有限公司2017年落戶園區,增資0萬美元建設的二期項目去年10月剛投產,三期工程已在推進中。“從項目用水用電到員工生活保障,園區始終為我們提供周到服務。”企業負責人唐紅祥說,南通工廠“一站式”實現集團所有核心技術加工工藝,讓集團對擴大投資充滿信心。
放眼長三角,蘇錫通園區雖是后起之秀,卻敢于錨定“打造長三角區域營商環境標桿園區”。蘇錫通園區投資促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園區精心打造“萬事好通·舒心辦”服務品牌,以高效服務贏得落戶企業口碑,再通過他們的“朋友圈”招引新項目落戶。
施特萬(南通)自動化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是蘇錫通園區中奧蘇通生態園成立后首家落戶的奧地利生產型企業,10年間,廠房面積、注冊資本均增加超10倍。放大施特萬的“樣板效應”,蘇錫通園區深耕德語區,已累計引進10家德語區“隱形冠軍”企業。
項目集聚以商引商,產業培育延鏈壯群。過去10年,園區僅新增10平方公里建設用地,卻創造了相當于南通單個縣(市、區)1/10的gdp、1/5的財政收入。2023年園區簽約注冊項目96個,超過上年20個。
小小江豚擔當“代言人”
驅車蘇錫通園區,路牌上一只只憨態可掬的江豚不時映入眼簾。“這是去年9月上崗的園區形象ip——小江豚‘藍叒叒’。”虞越嵩介紹,以江豚作為形象ip,是為了講好園區產業發展、城市建設與生態保護互促并進的故事。
駐足蘇錫通園區沿江生態景觀帶,只見一江碧水滾滾東流,不遠處蘇通大橋上車輛穿行如梭,大江大橋相映成景。守護江豚的微笑,在嚴格阻斷長江沿岸污水入江的基礎上,蘇錫通園區全力推動入江支流水質提升,新江海河水質從過去的ⅴ類提升到ⅲ類。
2022年,蘇錫通園區pm2.5平均濃度全市最低,改善幅度全市第一。讓產業更綠、生態更優,蘇錫通園區謀劃推動建設噴涂與電鍍“雙綠島”,通過噴涂、電鍍等工段集中生產、污染物集中治理,進一步提升發展“含綠量”。
每到周末,位于蘇錫通園區的讀庫閱讀基地總能吸引大批讀者。讀庫閱讀基地2020年從北京搬至園區,成為江蘇“最美公共文化空間”。去年10月底,總投資10億元的南通中心楓葉小鎮奧特萊斯項目開工,蘇錫通園區現代服務業發展再添“旗艦”。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