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經濟是經濟增長的“壓艙石”,是整個經濟的基礎和支柱。省十四屆人大代表履職以來,提出了一系列促進工業經濟發展的建議,從“提高企業用電保障、降低企業用電成本”“數字化轉型助力規上工業企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貴州)樞紐節點”“推動貴州白酒高質量發展”等若干領域為貴州工業經濟建言獻策。
近期,省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議紛紛得到了答復,省發改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等各相關職能部門凝聚辦理代表建議的合力,推動代表建議從“紙上”落實到“地上”,成為促進貴州工業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
強化工業發展基礎支撐
電力供應是工業發展的“能量源”。2022年,貴州受電煤供應緊缺、發電能力受限以及遭遇極端天氣等因素影響,全省出現水電出力不足,火電頂峰發電能力提升困難等問題,影響了部分工業企業正常生產用電。為推動解決2023年企業用電問題,省人大代表余川提出《關于提高企業用電保障、降低企業用電成本的建議》。
“2023年以來,我省提前謀劃、統籌推進電力保供各項工作。”省發展改革委答復余川代表提出的建議時指出,貴州根據國家政策,結合我省實際,完善出臺我省峰谷分時電價政策,充分發揮電價信號作用更好地引導用戶參與削峰填谷,促進儲能產業發展,促進電力安全穩定供應。
5月20日,貴州印發《省發展改革委關于第三監管周期貴州電網輸配電價和銷售電價有關事項的通知》,貴州電網第三監管周期輸配電價繼續下降,與周邊省區相比,貴州大工業平均輸配電價處于最低水平,用電價格在全國繼續保持比較優勢。工業企業可充分用好峰谷分時電價政策,科學合理安排生產用電時段,有效降低用電成本。
加強資金保障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舉措。省人大代表馬鵬提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大新型工業化資金支持力度的建議》,得到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的大力辦理和認真答復。2023年1月至8月初,工信各類專項資金安排2625萬元,支持六盤水市20個項目建設。
“提升金融支持精準度,持續深化名單推送融資機制建設,定期推送需重點支持企業名單到金融機構,引導金融機構做好融資對接。”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的答復顯示,已經累計向金融機構推送六盤水市企業745戶,其中341戶企業累計獲得貸款121億元。
“省級層面在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時,一體統籌工業基礎薄弱的地區及縣市新型工業化發展。”在答復省人大代表李多維提出的《關于新型工業化基金適當向工業基礎薄弱地區傾斜的建議》時,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表示將全力支持工業基礎薄弱地區加快發展。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工業經濟運行穩中有進、持續向好,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3%,高于全國平均3.3個百分點;全省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5.8%,占全省固定資產投資30%。
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明確,抓緊推進“東數西算”工程,加快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打造面向全國的算力保障基地。加快新能源動力電池及材料研發生產基地建設,大力建設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集群。
圍繞省委作出的戰略部署加強履職,省人大代表薛浩提出《關于加快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貴州)樞紐節點的建議》。省大數據局針對代表建議的辦理答復指出,貴州印發《面向全國的算力保障基地建設規劃》,構建以貴安集群為核心,8個市(州)算力網及n個邊緣數據中心的“1+8+n”總體布局。
“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對省人大代表石祖建提出的《關于數字化轉型助力規上工業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的辦理答復顯示,貴州出臺《支持工業領域數字化轉型的若干政策措施》《推動全省工業領域數字化改造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導向目錄(2023-2025年)》等政策措施,引導規上工業企業加快數字化改造項目建設。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新能源材料成為新興產業的“藍海”。李國琴代表提出《關于支持全省新能源動力電池產業做大做強的建議》,從建設創新技術研發中心、打通新能源電池材料創新渠道等多個領域為貴州新能源產業發展建言獻策。
“省聯合行業內10余家龍頭企業和3所高校共同組成創新聯盟,創建了貴州省新能源材料制造業創新中心,力爭盡快升格為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答復說,“十四五”期間,貴州主攻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產業所需的鋰、磷、鋁等8種礦產調查評價和勘查。其中,2022年至2023年,省財政為此安排39932.82萬元專項資金。
同時,李艷紅、陳前林、熊曉龍等多位代表提出的《關于支持福泉建設全國新能源材料基地,進一步加快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的建議》《關于支持盤北經濟開發區建設新能源電池材料生產基地的建議》《關于新能源材料要素保障、完善基礎設施的建議》等意見,得到了省有關部門的積極辦理,成為貴州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驅動力。
筑牢支柱性產業基礎
“酒、煙、煤、電等傳統優勢產業要率先提質轉型,實現內涵式集約發展”是貴州奮力推進工業大突破的重要內容,也是人大代表履職關注的重點。省人大代表張春新、張道紅等提出了《關于進一步推進貴州醬酒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關于推動貴州白酒高質量發展的建議》,推動貴州白酒產業提質升級。
“圍繞‘四新’主攻‘四化’的方針,加快推進產業改造升級,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我省始終推動傳統白酒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答復說,貴州致力于打造生產管理數智標桿,打造茅臺股份“智能大數據綜合管控平臺”、習酒“5g智能化包裝車間”等技術應用、轉型升級融合標桿,推動傳統釀造與信息化、數字化深度融合發展。
2022年,貴州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完成產量28.9萬千升,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6.1%,拉動工業經濟增長6.8個百分點。從全國情況看,貴州以占比4.3%的產量,實現了行業銷售收入的30%,貢獻了行業利潤總額的43.9%,在全國白酒行業的重要地位不斷鞏固提升。
強力推進“富礦精開”是貴州新型工業化發展的重要領域,煤炭產業是貴州傳統優勢產業。根據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對省人大代表龔書高提出的《關于加大對六盤水市能礦裝備制造產業支持力度的建議》的辦理答復,截至今年8月初,先后從煤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專項資金、能源結構調整專項資金中累計列支231919.78萬元,用于支持煤礦智能化機械化升級改造項目671個。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