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兩院院士增選名單公布,遼寧有6人當選,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本次我省增選人數位居全國第四位,為近年來最好成績。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李殿中、大連理工大學郭旭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殿中現任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黨委委員、研究部主任,長期從事高端裝備金屬結構材料及加工技術研究。他提出鋼中氧致通道偏析和“雙低氧”稀土鋼的學術思想,建立可視化鑄鍛方法,發展了特殊鋼大型構件潔凈化、均質化和形性調控的基礎理論,發明了低氧抑制偏析和金屬構筑成形等原創關鍵技術,成功應用于盾構機、核電機組等國之重器核心部件的加工制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
郭旭現任大連理工大學力學與航空航天學院教授,工業裝備結構分析優化與cae軟件全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國際結構與多學科優化學會副主席等職。他長期從事計算力學、結構優化、固體力學研究和cae軟件研發,在相關領域作出了國內外同行公認的重要貢獻,產生了重要學術影響。其研究成果成功應用于新一代載人飛船、“祝融號”火星車、大推力火箭發動機、月球車等國家重點發展裝備研制。
中國科學院沈陽分院于海斌、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朱教君、中國航發沈陽發動機研究所劉永泉、遼寧大學潘一山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于海斌現任中國科學院沈陽分院院長。他長期致力于工業控制網絡技術的研究工作,提出強實時高可靠工業控制網絡的設計方法與調控理論,攻克了現場總線、工業無線和網絡協同制造等自動化系統核心技術,改變了國家重大工程中總線儀表長期“缺芯”的局面。他牽頭制定工業無線國際標準,使我國擁有了國際參與權;研制出支持按需定制生產的網絡協同制造平臺,為我國裝備制造和能源開采等關鍵行業提供了核心技術和關鍵裝備系統,為保障產業安全作出了突出貢獻。
朱教君現任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所長,長期從事防護林生態和林業生態工程研究。他面向國家重大生態工程建設需求,瞄準如何實現防護林功能高效、穩定、可持續等前沿科技問題,以全球最大的生態工程——“三北”防護林工程(“三北”工程)為主體,歷經36年,傳承創新了防護林培育—建造—評估理論與技術體系,推動了應用生態學學科發展,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建設提供了重要科學支撐。
潘一山現任遼寧大學黨委書記。多年來他一直從事煤礦沖擊地壓防治研究,在沖擊地壓發生理論、防治技術裝備和工程應用等方面取得系統性、開創性成果。提出沖擊地壓擾動響應失穩理論,先后攻克淺部、深部和高瓦斯礦井沖擊地壓治理的重大關鍵技術難題,研發了沖擊地壓預測防治成套技術與裝備、沖擊地壓瓦斯突出復合動力災害一體化預測防治關鍵技術與裝備、沖擊地壓吸能防沖支護技術與裝備。獲發明專利授權41件,制定并發布6項沖擊地壓國家標準。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