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寶鋼教育基金會2023年度工作會議暨寶鋼教育獎頒獎儀式在上海舉行,我校工程科學學院博士研究生侯遠震榮獲“寶鋼優(yōu)秀學生特等獎”。寶鋼教育獎歷經33年發(fā)展,始終堅持尊師重教、獎掖人才的初心,被公認為我國高等院校中分布面廣、榮譽度高、深受師生看重的全國性獎項。經評審委員會現(xiàn)場評審,本年度有15名本科生和10名博士生獲得“寶鋼優(yōu)秀學生特等獎”,侯遠震名列其中,為我校爭得榮譽。
400 >
寶鋼優(yōu)秀學生特等獎頒獎,右起第六為侯遠震同學
400 >
侯遠震與校黨委常務副書記蔣一、寶鋼優(yōu)秀教師獎獲得者
曾長淦教授和學工部老師合影
與此同時,11月17日,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安徽省教育廳公布2023年安徽省“最美大學生”評選結果,在學校申報、資格審查、線上評審、專家組會評、評委會評審的基礎上,評選產生安徽省“最美大學生”10名、“大學生年度人物”10名、“大學生年度人物提名”10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科學學院博士研究生侯遠震獲得2023年度安徽省“最美大學生”榮譽稱號,并被推薦參評全國“大學生年度人物”。
400 252 >
2023年度安徽省“最美大學生”侯遠震
深學篤行的學習者
“人有知學,則有力矣”,侯遠震深知學習對他而言是最重要的事情。2019年,侯遠震從廈門大學土木工程系本科畢業(yè),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科學學院近代力學系碩博連讀。他秉承近代力學系首任系主任錢學森先生“物理力學”學術思想,致力于從微觀尺度預測材料的宏觀力學行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聚焦傳統(tǒng)材料的污染和能耗問題,探索后塑料時代結構材料的理性設計新范式,多篇研究成果發(fā)表于acsnano和nanoletters等國際納米科學領域頂級期刊,入選中國科學院戰(zhàn)略性先導專項亮點成果和期刊封面論文,榮獲中國力學學會全國力學博士生學術論壇優(yōu)秀報告獎,被多家主流科研媒體宣傳報道,被評價為“極其杰出的工作,開辟了相關研究領域新視野”,被國際知名學者多次大段重點圖文引用并作為通過多尺度力學和界面工程調控納米纖維素材料力學行為的典范。
400 251 >
近期,侯遠震與合作者成功突破了多種低維納米結構材料高效宏量制備和轉化的技術瓶頸,極大促進了相關材料體系的應用前景。基于物理力學的理性設計研究為探索具有變革性和顛覆性的高性能材料設計方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極大拓展了后塑料時代微納結構材料的應用前景。
賦能升級的實踐者
“一朝沐杏雨,終生念師恩”。侯遠震由衷地感激自己的導師、2020年度“寶鋼優(yōu)秀教師特等獎”獲得者吳恒安教授對他科研道路的指導與幫助,并以實際行動賡續(xù)了師道傳承。
400 300 >
與導師、2020年度“寶鋼優(yōu)秀教師特等獎”獲得者吳恒安教授合影
在新工科背景下,力學作為橋梁和主線對工程科學的多學科交叉融合起到關鍵的基礎支撐作用。侯遠震從研究生入學起便立足于多尺度力學和定量化建模,揭示了氫鍵行為-微觀界面-宏觀力化學行為的跨尺度關聯(lián),基于非共價界面的微結構力學調控,與跨學科團隊合作創(chuàng)制高性能納米纖維素工程結構材料,并提出高效轉化利用新方法,具有重大的產業(yè)化前景,實現(xiàn)了從力學基礎研究到工程實際應用的跨越,踐行了錢學森先生“物理力學”思想和“工程科學”理念,部分研究成果榮獲中國國際“互聯(lián)網+”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省級金獎3項。
激流奮進的傳承者
習近平總書記曾明確指出,“青年時代樹立正確的理想、堅定的信念十分緊要,不僅要樹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一輩子都能堅持為之奮斗”。作為新時代大學生,作為一名共產黨員,2022年侯遠震被安徽省團委、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教育廳等12家單位聯(lián)合評選為“安徽省十佳大學生”,2023年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推薦為“安徽省研究生創(chuàng)新之星”并主持安徽省研究生教育質量工程項目《基于物理力學的納米纖維素材料高效制備和強韌設計新范式》。
400 >
身為近代力學系博士班副班長的侯遠震,平時主動協(xié)助班主任和班長管理班級日常事務,參與組織國家獎學金獲得者經驗交流會、科研就業(yè)分享會、三河古鎮(zhèn)參觀學習、班級羽毛球比賽等班級活動,積極為師生服務。他曾三次獲得國家獎學金,在經驗交流會上,他分享了自己的科研心得,并以自身科研方向的轉變經歷總結出其中不變的研究方法與基本的力學原理。他作為隊長組織和帶領班級參加了學院“喜迎二十大、青春譜華章”拔河比賽并獲得第四名;在第三屆全國損傷與斷裂力學及其工程應用研討會中同時擔任分會場聯(lián)合主席、組委會成員、會務組秘書和會議志愿者,協(xié)助大會主席成功舉辦了規(guī)模近千人的重要學術會議。
“致吾知于無央,充吾愛于無疆”,這是侯遠震的人生格言,意在時刻激勵自己勤奮自強,發(fā)掘知識的寶藏,永不停止學習。作為當代青年,他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愿秉持科學研究的初心和使命,用科技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星辰高遠、大海遼闊,相信侯遠震以及和他一樣的有志青年一定能夠肩負時代責任,高揚理想風帆,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中做出應有的貢獻。
來源:天津大學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