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2023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重慶)生物醫藥及醫療裝備產業專題對接活動舉行。相關政府部門、國家級行業協會、市外客商企業等200余名代表齊聚一堂,圍繞重慶生物醫藥及醫療裝備產業進行推介,并就行業發展趨勢及如何承接產業轉移、共享發展商機、做大做強產業等展開了交流。
全市共有藥品生產企業180余家、醫療器械生產企業370余家
市經濟信息委黨組成員、副主任羅莉向客商推介說,目前,全市共有藥品生產企業180余家、醫療器械生產企業370余家,包括專精特新及“小巨人”企業121家、上市企業15家。
近年來,重慶醫藥產業創新產品不斷涌現,2022年,重慶獲批上市藥品和醫療器械產品400余個,較2015年末增加近3倍。30余個創新藥項目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包括單抗、胰島素、腫瘤疫苗、car-t細胞等。
此外,重慶營商環境不斷提升,入選全國首批6個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獲批設立“首次進口藥品和生物制品口岸”,成為繼北京、上海、廣州后第四個可進口首次在中國境內銷售的藥品和生物制品的城市,為醫藥產業發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條件。
“當前,重慶以創新、集聚、開放為引領,正在加快構建‘1+5+n’醫藥產業體系。”羅莉表示,“1”即以重慶國際生物城為核心打造1個國家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5”即以兩江新區、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長壽經開區、涪陵區、大渡口區5個集聚區為骨干,加快產業集聚發展產業基地;“n”即鼓勵其他條件具備的工業園區,根據自身特點建設醫藥產業特色園區,產業布局得到逐步優化。
到“十四五”末,生物醫藥產業規模突破2000億元
未來,我市將加快生物醫藥產業轉型升級,強化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和產學研醫協同,為培育生物醫藥特色優勢產業集群提供有力支撐。
根據目標,預計到“十四五”末,培育產值百億級企業3家、50億級企業5家,全市生物醫藥產業規模力爭突破2000億元。
為實現上述目標,重慶將實施創新資源集聚、轉化能力提升、高質量產品倍增、產業鏈提升、供應鏈安全保障、政府服務精準提效“六大工程”,加快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驅動發展。
其中,實施創新資源集聚工程,旨在不斷提高原始創新能力。對此,重慶將瞄準新賽道,圍繞抗體、重組蛋白及多肽藥物、疫苗等重點領域加大創新投入,積極在核酸藥物、3d打印、再生醫學、細胞和基因治療藥物等新興領域布局。圍繞合成生物學、類腦科學等精準醫療前沿細分領域,加快底層前沿技術攻關,為產業創新發展持續提供技術支撐。
醫藥工業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的特點沒有改變
對接活動中,多位行業協會專家、企業家代表現場分享了醫藥行業發展特點及趨勢、企業案例及經驗等。
“近年來,醫藥工業全行業營業收入呈現出劇烈波動的特點,行業發展面臨嚴峻挑戰。”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王學恭表示,從今年上半年經濟指標來看,醫藥行業各個子行業的增長不平衡,化學制劑、中藥飲片、中成藥等3個子行業營業收入、利潤保持正增長。不過,化學原料藥、生物制品、衛生材料及醫藥用品、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等4個子行業營業收入、利潤均出現負增長。
盡管行業增長不平衡,但整體上醫藥研發投入持續保持高強度,今年上半年,國內醫藥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同比增長約18%,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達到4.8%。
王學恭認為,未來幾年,醫藥行業將面臨劇烈的洗牌和整合,這也將促成企業間加強合作、“抱團取暖”。
“近十年,我國醫學裝備市場規模持續增長,年復合增長率約15%。2022年,我國醫學裝備市場規模達到1.15萬億元,居全球第二位。”中國醫學裝備協會副秘書長張林鵬圍繞醫學裝備行業發展趨勢進行了分享。
來源:政府信息公開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