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信用管理學科帶頭人吳晶妹14日在第五屆中國城市信用建設高峰論壇主論壇上表示,應以“推動我國金融高質量發展為面,以城市信用建設為線,以企業信用為點”,為金融高質量發展打好企業信用基礎樁。
吳晶妹認為,企業信用是金融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性因素。企業信用是交易質量發展變化的決定性因素,對金融活動順利進行至關重要。產業鏈核心企業的信用示范作用以及對鏈條企業的信用管理水平更是影響產業鏈健康發展、商業信用安全與金融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
她表示,當前企業信用及管理水平對金融高質量發展有制約影響,產業鏈信用監管機制不健全、風險頻發,亟需加強企業信用監管,提升金融高質量發展水平。
“金融高質量發展需要高水平的企業信用服務,包括平臺和技術服務、信用評價、征信與評級、信用調查、培訓與咨詢等。”吳晶妹表示,高水平的企業信用服務應該具備培育和提升企業信用、賦能企業給企業增信、評價企業信用價值及匹配金融服務三個基本功能與作用。
吳晶妹建議,打牢信用“基礎樁”,為金融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應從以下九方面發力:
一是加強企業自身信用修煉。股東、董監高應加強信用理論學習,了解信用監管政策,讓企業信用與金融高質量發展一起成長。
二是健全企業信用培育機制。相關部門應牽頭設立課題開展研究,制定相關規劃和實施方案;有條件的城市應建立企業信用共育基地;企業信用建設與培育情況應納入信用示范區考核;企業信用建設與培育情況應納入金融機構esg評價,金融機構應為所在城市的企業信用建設和培育承擔社會責任。
三是建設商業信用信息系統。發揮鏈主企業作用,支持鏈主企業建立健全全流程信用管理機制與信用信息系統,建立企業間賒銷授信的信用記錄、規則、記錄和提醒服務等,培育誠信,引領合規,把控踐約,降低商業信用風險,為金融安全筑起防火墻。
四是完善公共信用信息系統。由鏈長牽頭,依托公共服務機構,以產業鏈為脈絡,將企業信用信息清洗、整理、納入公共信用信息系統,形成能精準匹配中小企業的信用服務。
五是建立健全對鏈主企業信用聯合監管機制。地方政府牽頭,行業主管部門、綜合管理部門、金融監管部門共同參與,建立鏈主企業信用聯合監管機制,對本市重點產業的鏈主信貸、債券、債項的負債和杠桿情況動態監控。
六是完善中小微企業信用服務,發展“信易貸”。在國家和地方層面成立中小微企業信用促進機構,在部門之間建立協同機制,對平臺、數據、扶持政策等進行資源整合,統籌推進融資信用服務。“信易貸”平臺方面應開展課題研究,分析供給與需求、制定有針對性的政策;與咨詢服務機構合作,梳理金融產品與入駐平臺匹配。
七是改善企業信用服務的營商環境。發揮市場調節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放開企業信用服務機構注冊與業務資質限制,鼓勵機構充分競爭、蓬勃發展,為企業提供全方位、高水平、保姆式信用服務,助力企業以信用為本健康發展。
八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持續發力。近些年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在城市信用環境改善、公共信用信息服務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相關部門應研究如何將已有的成果綜合運用,聯合金融共同推進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服務建設,使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更上一層樓。
九是金融高質量發展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深度融合。金融應從支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進入到深度參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新發展階段。金融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應開展專項研究,如何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深度結合,打好企業信用基礎樁,共同推動實體經濟健康發展,共保經濟與社會繁榮發展。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