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以“激發創新活力 提升發展質量”為主題的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下稱“高交會”)在深圳拉開帷幕。本屆高交會展會總面積達50萬平方米,屬歷史上規模最大。
本屆高交會繼續沿用“一展兩館”模式,在深圳會展中心和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分別設立展區,來自國內各地以及全球105個國家和地區的4925家參展商參會參展,高端制造、先進醫療器械等成為“關鍵詞”。
展示高端制造產業創新成果
廣東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聚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2022年,廣東制造業總產值突破16萬億元,全部制造業增加值4.4萬億元,占全國的八分之一。
節能環保高性能非充氣彈性支撐輪、數控機床用編碼器及電主軸等系列產品……在2號館,廣東展團重點展出了高端制造產業創新領域中一批突破技術瓶頸、支撐產業轉型升級的科技攻關力量和技術成果,有包括15家高校院所和21家企業的58個項目參加。
記者在廣東省科學院的展區看到,省科學院智能制造研究所利用人工智能高光譜傳感技術,自研高光譜無損檢測裝備,解決陳皮、橘紅、葡萄等中藥材、農產品的在線品質分選問題,提升農產品數字化和品質水平,助力鄉村振興。
走進位于8號館的中國科學院專館,一臺被稱為“科學之眼”的掃描電子顯微鏡引人關注。這是由北京中科科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國內首臺高分辨率場發射槍掃描電子顯微鏡,分辨率突破至0.9納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成功實現產業化,有效解決了前沿科學研究與高新技術應用領域尖端儀器“卡脖子”問題。
“當前電動汽車存在的冬季續航縮水和低溫啟動難等問題,以后可能不復存在?!敝袊茖W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下稱“深圳先進院”)研究員唐永炳介紹,其團隊研發的超寬溫域鋁基電池,通過電池鋁基負極材料創新和電解液體系創新,將電池的工作溫度范圍大大拓寬,在-70℃條件下仍能保持室溫下60%的容量。
先進醫療器械成果集中亮相
“這是目前具有全球最高工作頻率的雙頻血管內超聲成像系統,中心頻率達到90兆赫,最高可達120兆赫,意味著圖像分辨率提高了近1倍。”深圳先進院生物醫學與健康工程研究所研究員馬騰介紹,由深圳先進院牽頭研發的超高清雙頻血管內超聲成像系統及介入導管,被命名為“心宿空間站”,已順利通過三類醫療器械型式檢驗并成功完成在體大動物試驗,現注冊臨床試驗階段進展順利,有望改善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手術的治療效果。
今年高交會上,一批尖端醫療器械和科研成果集中亮相,引發業界廣泛關注。
硼中子俘獲治療是利用中子與腫瘤內硼元素發生核反應產生的重離子來摧毀癌細胞的精準療法,能精準打擊癌細胞而不傷害正常細胞,被認為是目前腦膠質瘤、頭頸癌、黑色素瘤治療的理想手段之一。
在高交會現場,國科中子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了其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基于加速器的硼中子俘獲治療裝置。目前首臺裝置已進入東莞市人民醫院硼中子治療中心大樓,正進行設備總裝和聯調聯試,預計2024年底投入使用。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展出的誘導多能干細胞神經系統藥物,干細胞來源為業內首創的尿源性誘導多能干細胞,不會造成創口,且誘導分化效果穩定,未來能用于自閉癥、脊髓損傷、小腦共濟失調、青光眼等疾病的治療。
可從科學衛星逛到水下機器人
由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抓總,中科宇航、廣東空天科技研究院參與研制的首型固體運載火箭“力箭一號”的模型也在現場展出。“力箭一號”是目前中國運載能力最大的固體運載火箭,具有發射方式靈活、快速的特點。今年6月7日,“力箭一號”遙二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
廣目地球科學衛星、“探索0”自主水下機器人、空間生命科學儀器、干細胞新藥開發及基因編輯技術快速檢測……在8號館,中國科學院展出的多項成果涉及航空航天、先進制造、科學儀器、電子與信息、海洋經濟、生命健康等領域,讓科技愛好者和展商們一次“逛個夠”。
由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研制的“廣目”地球科學衛星,作為中國科學院戰略先導專項“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其于2018年7月立項,是中國科學院和我國第一顆空間地球科學衛星。
來源:廣東省人民政府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