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整機裝備、半導體制造關鍵零部件和材料……近日,廣東省半導體裝備及零部件學會成立暨第一屆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在季華實驗室舉行,來自全省半導體各個細分領域的人才齊聚佛山。與會者驚訝發現,他們中的不少人已落腳這座制造業大市,在此找到了事業的新起點。
近年來,佛山錨定“515”高質量發展戰略目標,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人才優先發展戰略,讓科技創新人才成為確保佛山制造基業長青的核心力量。
目前,佛山已經引進全職院士3人,省創新創業團隊11個,市科技創新團隊229個,各類領軍人才超400名,為助推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地建設提供強大的支撐力量。在佛山制造業的“創新雨林”之中,這些科技創新人才正在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創新高手涌入佛山
市級人才團隊已超200個
轉型升級,唯在創新;創新之道,唯在得人。
“高精度力控技術及電動執行器”項目填補了國內執行器力量控制技術的空白,為半導體、3c電子、生物醫療等行業解決“機器換人”的難題;“超寬禁帶半導體氧化鎵外延材料及mocvd智能裝備關鍵技術攻關與產業化”項目在國際上率先獲得了高質量的氧化外延材料,并在功率器件完成了芯片級驗證……
9月中旬,在第十二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廣東·佛山賽區)暨2023年佛山創新創業大賽決賽上,一系列參賽的創新項目讓人看到了佛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信心。而在這一系列項目和研發成果背后,是一個個科技創新人才、乃至一個個科技創新團隊奮斗的身影。
當前,佛山堅持制造業當家,加快建設制造業創新高地,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全力推動“制造大市”向“制造強市”邁進,讓佛山制造“基業長青”。而科技和人才,是佛山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的最寶貴財富和最核心競爭力。
去年9月27日是佛山市首個企業家日、人才日,佛山召開市委人才工作會議暨全市科技創新大會。在大會上,佛山市委書記鄭軻強調,要培養引進科技創新人才,精心繪制“高精尖缺”人才地圖和引才圖譜,不拘一格引進高層次人才和科技創新團隊。
面向高端裝備制造、前沿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與健康等新興產業領域,佛山全市積極引才聚才,已面向海內外引進229個科技創新人才團隊,集聚核心成員1045人,其中博士814人,占比77.9%。同時,佛山加快構建“人才引育+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產業應用”的協同創新體系,已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6家、規上企業34家。
在此過程中,佛山市首批科技創新人才團隊項目希荻微電子已于2022年成功登陸科創板。同為科技創新人才團隊項目,歐譜曼迪研發的熒光內窺鏡填補了國內高端醫療內窺鏡行業的空白,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被列入上市后備企業。
鍛造一流科研平臺
讓科技人才找到事業舞臺
集聚科技創新人才,必須有強大的“硬核”條件。
身處激烈的區域競爭中,一個城市要集聚“緊俏”的科技創新人才,就必須提供有競爭力、有吸引力的創新平臺,讓他們能夠盡情開展科研創新、成果轉化、干事創業。
地處廣佛交界最前沿,季華實驗室是佛山科技平臺的一面旗幟。該實驗室研發的sic高溫外延裝備填補國內空白;累計對外爭取競爭性科研項目212項,總經費16.74億元,位居省實驗室前列;累計申請發明專利1232件,其中獲授權630件,發明專利申請量在全國2.9萬家科研院所中排名第三。
喜人成績背后,人才是最重要的推動力。目前,季華實驗室全職引進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雙聘院士15名、高層次人才38人、高級職稱237人、外籍人才20人,總數達1405人,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佛山科技創新“王牌軍”。
今年,經全國博士后管委會研究同意,季華實驗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獲批獨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員的資格,為季華實驗室進一步吸引、集聚、培養高層次人才,推進博士后工作向更高質量發展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俯瞰佛山制造業“腹地”,仙湖實驗室在新能源的道路上攻城拔寨。圍繞“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氨氫融合新能源技術”兩條研發主線,仙湖實驗室發起成立了全球首個“先進零碳燃燒技術聯合創新研發中心”,并成功出爐全球首塊零碳氨燃料燒制的綠色瓷磚,為我國實現“雙碳”達標邁出歷史性一步。
更值得欣喜的是,仙湖實驗室已形成以院士為核心、國家級人才為骨干的148人的科研隊伍,其中固定研發人員比例66.21%,院士3人,國家級高端人才19人,高級職稱80人,博士以上學歷占比66%。
在季華、仙湖兩大實驗室背后,佛山積極推進大院大所、高水平大學等戰略科技力量來佛組建高端創新平臺,強化高校、省實驗室、省重點實驗室、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臺在佛山成果轉化和人才引育。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院長、季華實驗室超滑工程中心主任雒建斌就是一個典型代表。他的團隊在季華實驗室落地超滑工程中心后,實驗室提供了足夠強的經費支持和硬件條件保障,使中心能夠針對實際工況開展一對一的超滑技術產業化研究。
正是在這樣的熱潮中,廣東中科半導體微納制造技術研究院、佛山(華南)新材料研究院、有研(廣東)新材料技術研究院等高端創新平臺扎根佛山,越來越多科技人才由此在佛山這片創新熱土上實現理想抱負。
形成強大創新生態
打造產業升級的強力引擎
一系列科研平臺、一個個科研團隊,匯聚起佛山加快建設高水平創新型城市,激發內生增長動力的澎湃動力。
在佛山市委、市政府領導下,佛山正在高標準建設的“一區一園一城”科技創新高地,正是科技人才不斷集聚的主陣地,也是佛山推動產業升級的強力引擎。
走進“一區一園一城”中的三龍灣科技城,中德產業園創新孵化基地、三龍灣中德生物醫藥產業園、佛山信息裝備制造業產業園、南海區集成電路設計園、粵港澳大灣區電競文創產業中心等平臺建設,推動產業加速形成集聚態勢,以產引才。隨著三龍灣的創新策源能力建設不斷推進,更多高端人才、技術、項目等創新資源正在加快集聚融合。
在佛山國家高新區,這里正在深入開展企業創新積分制試點,推動“一園一特色”差異化協同發展,成為高新技術企業群體和新興產業集群的重要集聚地。而佛中人才創新燈塔產業園正在完善科創配套設施和服務體系,著力打造各類高層次人才團隊集聚發展的創新創業平臺。
從“一區一園一城”向整個佛山瞭望,人才與科技、產業交匯、碰撞,演繹著產業升級的全新故事,為佛山制造基業長青貢獻力量。
“佛山上半年gdp同比增長5.2%,在全國萬億元級城市行列中名列前茅,這充分展現了佛山經濟的強大韌性和發展潛力。”華南理工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文宏分析。
文宏認為,佛山在以創新驅動的產業變革中成績優異,新技術拓展應用、新產業增勢良好、新業態持續活躍、新模式創新升級,“四新”經濟在共同塑造佛山新興領域發展新優勢的同時,也為佛山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這樣的全新局面,正是科技人才與佛山這座全國制造業大市共振的結果。
眺望未來,佛山令人充滿信心。
■手記
全力集聚科創英才
加快實現1.5萬億元新目標
未來五年,佛山的主要目標就是經濟發展動力顯著提升,塑造一個經濟實力更加強大的新佛山。“十四五”期末,佛山地區生產總值要達到1.5萬億元,為廣東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提供重要支撐。
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就必須讓佛山的科技創新水平顯著提升,塑造一個創新生態更加優良的新佛山。佛山清醒認識到,圍繞現代產業體系,追趕時代、應對競爭、加快發展關鍵靠人才。特別是,要撐起制造業當家的大舞臺,科技是最重要的“臺柱子”,而人才又是科技創新的根本。
在調研走訪中,我們發現,佛山的科技創新生態、科技人才集聚力,已經出現了顯著進步。特別是2021年以來,以季華實驗室、仙湖實驗室為極點,以“一區一園一城”為主的科技創新高地在全市努力下快速發展,深刻改變了佛山過去在科技人才吸引力方面的短板不足,讓佛山在吸引高端人才方面真正有抓手、有底氣、有舞臺、有成效。
來源:廣東省人民政府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