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創新聯合體建設充分利用京津冀三地創新資源,加速氫能全產業鏈布局,打造京津冀協同、產業鏈上下游聯動、產學研合作、大中小企業融通的協同創新共同體,全力突破制約產業發展的“卡脖子”技術,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6月30日,河北省氫能產業創新聯合體在張家口市成立,啟動儀式上,省科技廳副廳長李華峰表示。
我市作為全省氫能產業發展的先行示范區和此次氫能產業創新聯合體的倡導推動者,近年來搶抓建設國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區機遇,推動氫能全產業鏈發展,形成了政策支撐、規劃引領、項目帶動、科技創新、應用示范等全鏈條氫能產業生態,加快推動氫能產業全鏈條發展典型經驗獲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氫能產業發展潛力正在逐步釋放。
在產業發展政策制定方面,2019年出臺了《氫能張家口建設規劃(2019-2035年)》,先后配套三年行動計劃、“十四五”實施方案、支持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措施等一系列落實方案、支持政策等,率先探索出臺了加氫制氫核準和備案、氫能產業安全監督、加氫站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指導文件,在全國范圍內較早形成氫能產業發展的“1+n”政策體系,預計到2035年建成國際知名的氫能之都,累計產值目標1700億元。
在打造氫能全產業鏈發展格局方面,先后培育和引進億華通、海珀爾、河北建投、交投殼牌、廈門金龍等22家氫能企業,投產制氫項目7個,產能達到22噸/天,項目涵蓋氫能制儲運加、燃料電池系統、整車和創新平臺等方面。目前,年產萬臺燃料電池發動機項目建成投產,成為國家較大的燃料電池發動機生產基地之一;中智天工、國創等一批大規模風光發電制氫項目正有序推進。;引進廈門金龍、氫奧汽車等覆蓋氫燃料電池商用車、專用車、特種車和物流車等整車制造項目。
在氫能示范應用方面,累計投運氫燃料電池公交車444輛。冬奧會期間,710輛氫燃料電池汽車投運冬奧會張家口賽區,首次實現奧運史上氫燃料電池汽車規模化示范應用。建成了河鋼宣鋼全國首套120萬噸氫冶金工程,使用氫氣實現了鐵還原環節對煤焦的規模化替代。
在產業創建體系構建方面,2019年2月,市氫能與可再生能源研究院成立,圍繞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開展綠色能源體系規劃和建設。國內首臺千瓦級固體氧化物電解池制氫系統項目預計今年上半年完成樣機生產;年產2萬只儲氫氣瓶裝備項目正在調試。
來源:中國河北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