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編制依據
檢驗檢測是國家重點支持發展的高技術服務業、科技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提升產品質量、推動產業升級、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市作為國家重要的制造業基地,肩負國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西部大開發建設等戰略重任,為實現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建成現代制造業體系和現代服務業體系的發展目標,進一步明確培育千億級檢驗檢測服務業集群的目標、任務、路徑、舉措,依據《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和《2023年重慶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由市市場監管局牽頭編制《重慶市檢驗檢測服務業發展規劃(2023—2027年)》(以下簡稱《規劃》)。
二、主要目標
到2027年,初步形成檢驗檢測上、中、下游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形成“兩區五群多基地”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的空間布局,基本建成千億級檢驗檢測服務業集群。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示范區、集聚區產業集聚度進一步提升,全市檢驗檢測服務業規模實現倍增、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服務效能明顯提升、服務半徑持續擴大、區域合作豐富有效,服務重慶高質量發展能力全面提升,初步建成立足重慶、輻射全國、面向世界的國家中西部檢驗檢測服務業高地。
展望2035年,基本形成與重慶城市發展定位相契合、與現代化產業體系相匹配、與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需求相適應的檢驗檢測服務體系。檢驗檢測行業實現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形成較為完備的檢驗檢測法規標準體系,關鍵檢測儀器儀表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國產化率大幅提高,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充滿活力的營商環境,基本建成具有國際知名度的國家中西部檢驗檢測服務業高地,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檢驗檢測服務一體化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三、主要內容
《規劃》共七章,主要內容包括:
第一章“規劃背景”。由三節內容構成,其中第一節“發展基礎”。從檢驗檢測全鏈發展規模、檢驗檢測示范區與集聚區建設成效、檢驗檢測要素供給情況三個方面對全市檢驗檢測服務業發展基礎情況進行總結;第二節“存在問題”。從政策法規保障、機構市場化改革、服務供給結構、國際化水平、市場競爭狀況、產業協同情況等角度對全市檢驗檢測服務業存在的問題短板進行概述;第三節“發展前景”。重點對全市檢驗檢測服務業發展的前景形勢進行分析。
第二章“總體要求”。由三節內容構成,其中第一節“指導思想”。重點結合當前黨和國家的重大路線方針政策,以及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建設要求與工作部署,明確2023—2027年期間全市檢驗檢測服務業發展的指導思想;第二節“基本原則”。重點提出堅持黨的領導、人民至上,堅持產業導向、集聚發展,堅持科技創新、數字驅動,堅持綠色發展、質量為先,堅持多元共治、優化環境五項基本原則;第三節“發展目標”。一是提出到2027年,全市初步形成檢驗檢測上、中、下游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基本建成千億級檢驗檢測服務業集群,初步建成立足重慶、輻射全國、面向世界的國家中西部檢驗檢測服務業高地的發展目標。二是在總體目標的基礎上,從“產業規模”“集聚發展”“創新能力”“市場活力”四個方面提出細化目標。三是對2035年遠景目標進行展望,即實現“基本建成具有國際知名度的國家中西部檢驗檢測服務業高地”的遠景目標。
第三章“打造千億級檢驗檢測服務業集群”。由三節內容構成,其中第一節“夯實上游產業基礎”,包括加強檢驗檢測裝備研發制造、加強標準物質耗材研制應用、加強實驗室管理信息系統開發應用三部分內容。重點從檢驗檢測上游產業構成、發展基礎、產值預測、分布規劃、技術方向、研發要點、代表機構、重點工程、規劃措施等角度展開闡述;第二節“提升中游服務能力”。包括服務制造強市、服務高品質生活、服務綠色發展、服務健康中國重慶行動、服務平安重慶建設五部分內容。重點圍繞全市“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建設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要求,從檢驗檢測服務業各細分領域提出具體的發展基礎、產值預測、分布規劃、技術方向、研發要點、代表機構、重點工程、規劃措施等內容;第三節“拓展下游延伸服務”。包括延伸服務、認證服務兩部分內容。重點從檢驗檢測下游產業構成、發展基礎、產值預測、技術方向、發展要點、重要行動、規劃措施等角度展開闡述。
第四章“優化檢驗檢測服務業空間布局”。由三節內容構成,其中第一節“國家級集聚區、示范區”。包括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國家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示范區“兩區”的發展基礎、產值預測、重點領域、發展方向、發展目標等內容和專欄;第二節“市級檢驗檢測服務群”。包括檢驗檢測裝備研發制造群、電子信息檢驗檢測服務群、生態三峽檢驗檢測服務群、綠色武陵檢驗檢測服務群、渝西川南檢驗檢測服務群“五群”的發展基礎、布局區域、產值預測、重點領域、發展方向等內容和專欄;第三節“特色產業檢驗檢測服務基地”。包括預制菜檢驗檢測基地(梁平)、火鍋食材檢驗檢測中心(合川)、基因檢測應用示范基地(大渡口)、新材料評估與測試技術公共服務中心(長壽)等“多基地”的發展主題、區域布局、建設項目等內容和專欄。
第五章“推動檢驗檢測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由三節內容構成,其中第一節“聚力科技創新”。包括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優化科技創新生態等規劃措施內容和任務專欄;第二節“強化標準引領”。包括建立標準、規程、技術規范創新體系,支持機構參與國際通用準則、標準研制等規劃措施內容和工作目標;第三節“推動數字躍升”。包括推進機構數字化轉型、鼓勵實驗室智能化升級、實施下游服務數字賦能工程、提升行業監管數字化等規劃措施內容。
第六章“做強檢驗檢測服務業”。由六節內容構成,其中第一節“優育市場主體”。包括簡化市場準入、優化產業政策、做強現有機構、引進龍頭機構等規劃措施內容;第二節“強化行業治理”。包括強化行業監管、建立統一的采信制度等規劃措施內容;第三節“推進市場化改革”。包括鼓勵非國有資本進入檢驗檢測領域、穩步推進檢驗檢測事業單位改革等規劃措施內容;第四節“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包括優化人才培養體系、強化人才保障機制等規劃措施內容;第五節“加強交流合作”。包括推動成渝地區檢驗檢測服務一體化發展、提升檢驗檢測認證國際化水平等規劃措施內容;第六節“做響檢驗檢測品牌”。包括營造品牌成長環境、做靚國家檢驗檢測基地品牌、打造全國知名品牌機構、支持中小型從業機構“專精特新”發展等規劃措施內容。
來源:政府信息公開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