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外貿不行了?一季度,越南出口同比下滑11.9%,4月降幅更是達到17.19%。
成也出口,敗也出口。越南經濟高度依賴出口,一季度越南gdp增長3.32%,創下十二年以來第二低的一季度數據。而今年6.5%的經濟增長目標也被證明是“具有挑戰性的”。
與之形成對照的是中國外貿在3月大幅提高,同比增長48.4%。勞動力密集型產品的出口情況也轉好,前四月同比增長8.8%。
在疫情和貿易戰背景下,越南成了部分企業落實“中國加一”策略的首選。一些西方媒體也對越南寄予厚望,認為以越南為領頭羊的東南亞國家將是取代中國成為下個世界工廠的有力競爭者。
如今看來,越南要在短期內成為“下個世界工廠”,可能有點難。
成也出口,敗也出口
據悉,依靠著有競爭力的勞動成本,越南一直是一個“出口導向型”國家,也是許多大企業的加工基地。
從數據來看,也可以明顯看出越南的經濟發展越來越依賴于貿易,尤其是外貿。
在疫情之前,越南的gdp增長很少低于5%,出口占經濟總量的100%以上,使其成為世界上最依賴貿易的國家之一。
但問題也出在越南的貿易結構上。如果將越南的出口數據進行行業細分,很容易發現去年gdp的強勢增長得益于三星、lg等外國直接投資(fdi)企業對電子產品及零件的需求。
數據同時也說明,越南對美國市場存在高度依賴——2022年越南對美國的出口達到1094億美元,增長13.6%;2021年,美國市場的出口比例為29%,位居第一。
640 327 >
越南對外出口國別占比/圖源:trading economics
有時候,物極必反。當構成強勢增長的關鍵要素不再明顯時,也意味著,經濟再想要增長則需要尋找新的支撐點。以出口立國的越南好像還沒有找到,并因此折戟。
根據越南統計局的數據,越南2023年第一季度出口成交額只達到791.7億美元,同比下降11.9%。作為越南最大出口收入來源,智能手機第一季度的出貨量同比下降15%,電子產品的出貨量同比下降10.9%。并且,4月越南的出口數據還在下降。
對美國市場的高度依賴,也給予了越南一擊——作為主要貿易伙伴,美國經濟處于放緩階段,消費需求不如預期。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歐盟身上。要知道,美國與歐盟兩者就占據了2022年越南商品出口總額的42%。
紡織服裝訂單直線下降
實際上,越南外需的疲軟不是從2023年才開始。其另一主要出口行業,紡織服裝業的表現可以說明問題。
2022年上半年,越南的紡織服裝可謂是大獲全勝,企業訂單十分充裕,出口額增長近18%。有分析認為,“超賣”局面得益于疫情后的報復性消費。
但當時間推移到2022年下半年,那些因為前六個月訂單量暴增而增加庫存的企業,卻只能面對虧損——美國、歐洲等主要進口市場的需求下降,在通脹的經濟形勢下,群眾選擇扎緊褲腰帶。
在傳統的第四季度生產高峰期,紡織服裝市場反而流動率極低,訂單數直線下降。這導致大量企業沒有辦法維持下半年的正常運營,只能停止部分生產線。截至2023年2月,越南電子產品出口金額累計同比下降10.9%,紡織品的出口金額累計同比下降16.6%。
據越南統計總局統計,今年前3個月,因企業訂單減少,越南近29.4萬名企業工人被停止工作或縮短工時。2022年四季度,越南企業失業人數約11.8萬人;而今年三季度,這一數字將繼續增加,預計接近14.9萬人。
“越南制造”離不開“中國制造”
不過,即使不考慮第一季度的表現,越南也很難說是中國同級別的對手。
首先,從出口品類來看,中國今天依舊是勞動力密集型產品最主要的出口國。
比如,中國出口鞋類商品在全球的占比依舊是越南的3倍。其他勞動力密集型產品,中國與越南等國的差距更大。例如雨傘,中國的出口份額是越南的160倍之多。
還有最常被提及的絲綢,雖然近兩年中國出口份額有所下降,但依舊達到43.07%。
在東南亞、南亞等國中,印度和越南算是占比最高的了,也僅有7%左右,和中國相差了6倍左右。
其次,細究起來,“越南制造”也離不開“中國制造”支持。
例如,越南從中國進口織物、紡織品與鞋類的材料或是輔助材料,加工后制成鞋類、服裝再出口至中國、世界其他國家。
通過計算越南出口商品中的中國份額,也可以發現在部分勞動力密集型產品中,越南產品對中國的依賴度在逐漸提高?!霸侥现圃臁焙艽蟛糠质恰爸袊圃臁钡慕M裝和包裝,打上“越南制造”的成品最終出口到歐美市場。
機電產品是越南的另一大出口重點。其中,機電類又以hs編碼為84的機器、設備和儀器為主。而這幾年中國出口越南的機電商品也在高速增長中。
以蘋果為例,雖然其開始在越南生產apple watch和macbook,但蘋果產品的供應鏈很長、供應商眾多,越南目前從中國承接的部分,僅是下游的組裝環節,任務是將零部件組裝成完整的設備。
中國具有全球最完整的工業產業鏈,在產業鏈的體量上,可以說,目前越南和中國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
越南將是中國產業轉移的承接者嗎
著眼長遠,怎么看待越南與中國的競爭?
首先,公允地講,即使沒有政治因素,產業轉移也是一種全球性的市場周期現象,20-30年就會發生一次。
而我們目前正在經歷的,可以算是全球第五輪產業轉移。在這一輪產業轉移中,越南一直是中國跟隨者的角色,大約從2008年金融危機后,隨著中國勞動力價格優勢下降,當時部分勞動密集型產業如紡織業,便從中國向以越南為首的東南亞各國轉移。
但這一輪的產業轉移和過去有些不一樣,一是恰好疊加了產業技術的再升級,在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過程中,“去工業化”等于自毀前程;第二是疫情、俄烏沖突等國際突發事件,也令各國認識到自身為主體的供應鏈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在產業布局上的政治經濟考量,由傳統的追求“效率至上”向保安全與防風險轉變。在這兩大前提下,產業轉移可能并不會完全重復前四輪的模式。
從長遠發展來看,中國制造業的結構勢必有所調整,低技術、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向后發國家轉移,并輸出資本與技術,這符合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也有效促進國內經濟的轉型與升級。
越南作為全球供應鏈“關鍵參與者”的角色,也一直在成長。未來幾年,該國可能會加強其作為最重要制造中心之一的地位,尤其是在電子產品、紡織和服裝領域。
但正如一位越南商人所說,取代中國有點癡心妄想。“誰能取代中國?很多國家加起來才能取代中國。”而從目前的數據來看,“很多國家”加起來也未必能行,因為即使是對東南亞國家,中國仍然是貿易順差國。
來源:浙江省文化廳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