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三亞深海科技城開發有限公司發揮央地合作優勢,持續加大在瓊投資力度
拓展產業藍海 打造科創高地
海南日報記者 黃媛艷
5月17日清晨,三亞招商科創廣場12樓的辦公室內,招商三亞深海科技城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招商深海)總經理史曉強剛落座,就開啟一天的忙碌,該公司的深海裝備產業園二期、科創廣場二期等一批項目在快速推進中。
在落實國家戰略扛起央企擔當、全方位參與海南自貿港發展建設的布局下,招商局集團勇立潮頭。2019年三亞崖州灣科技城(以下簡稱科技城)啟動建設,招商局集團與海南省政府、三亞市政府簽訂科技城項目合作協議,旗下公司與地方國企合資成立平臺公司——招商深海,發揮央企優勢推動深海科技城開發運營。
就這樣,史曉強帶領6人團隊開始了闖海之旅。“人少任務重,大家4年間先后輾轉酒店房間、老舊寫字樓、項目工地臨時板房、科技城客廳等多地辦公,直到今年3月才有了正式的辦公室。”史曉強笑言,如今不僅有了固定的辦公空間,員工也擴充到了180多人。
與招商深海團隊建設佳音頻傳相呼應的,是蒸蒸日上的企業業績。
陪伴公司一路成長,招商三亞深海科技城開發有限公司產業招商經理張乃君心里有本“數字賬”,“2019年以來公司為科技城累計引入企業超過280家,完成超過90億元的投資,推動建設的三亞深海化合物資源中心已吸引42家生態圈創新創業高科技企業注冊,深海裝備產業園一期重點引進了20余家海洋裝備、檢驗檢測領域的龍頭企業入駐,2平方米的‘崖州灣·招商創庫’吸引40余家成長型企業進駐。”
“公司發展的速度是我們始料未及的,探索的園區運營模式也被招商局集團充分認可。”史曉強坦言,企業快速發展的背后,是海南自貿港敢為人先推動系列制度集成創新,保持戰略定力持續推動創新要素匯聚,聚力打造科創高地。
“深海裝備產業園一期是海南首個采用‘標準地’供地模式及‘讀地云系統’進行輔助的試點項目,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同步創新用地模式,先承諾后審批,以極簡審批加速投資建設,創造了項目啟動一年內就交付使用的‘崖州灣速度’。”張乃君透露。
作為“滬瓊深化合作備忘錄”項目之一的主要執行者,國家新藥篩選中心原主任王明偉攜手招商深海深耕生命科學產業。
“海南自貿港面向國際的開放格局,政策和平臺優勢為生命科學產業發展提供良好條件。科技城已聚集超過100家生命健康類產業企業,全球生物谷、國家深海技術創新中心等科創產業公共平臺陸續建設,產業生態雛形已逐步形成。”王明偉表示,三亞深海化合物資源中心聚焦深海深淵生物資源應用研究,推動海洋新藥“產學研用”緊密結合,已招引一批試劑儀器、細胞治療、醫學診斷、海洋藥物、醫美康養和風投基金等板塊的企業,今年有望建成投用。
“省市加大力度持續推動科技城開發建設,堅定企業擴大投資的信心;高標準建設知識產權特區為企業創新創業解除后顧之憂;更加精準的引才激勵措施和良好的營商環境、園區服務,為企業引育人才、招商引資提供基礎支撐。”史曉強說。
更多央地合作的碩果正在孕育。“產業類項目從引進到落地需要至少一年的時間,在前兩年開拓市場的基礎上,今年公司將迎來豐收年。”史曉強透露,公司將用好集團資源,攜手多方深耕海洋裝備產業鏈的上下游,推動“官、產、學、研、園”協同機制發力,拓展水下無人裝備和南海立體觀測網等細分市場;精準發力拓展生命科學的產業藍海,試水檢測檢驗等新興市場;發揮比較優勢推進“平臺型標準通用載體的開發”,探索發展海南特色的“工業上樓”模式。
來源: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