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無錫經開區智能網聯汽車生態園上班的陳秋,家住梁溪區,每個工作日的早晨乘坐地鐵穿城而過,出站后步行一兩分鐘,坐上小巴車,從永昌橋站上車,在智能汽車園區站下車,就到了公司門口。
仔細一看,陳秋乘坐的這輛小巴車和普通公交車很是不同:車上沒有駕駛位、方向盤,沒有油門和剎車,只有一名安全員以備“不時之需”。遍布全車的激光雷達和攝像頭就是車輛的“大腦”和“眼睛”——它們不僅能360度觀察周邊人流車流,還能提前至少50米識別前方路況,自動接收道路燈柱發出的“避讓”警示,或是提前“看清”下個路口的紅燈信號,慢慢減速、平緩運行……
前不久,50輛新型無人駕駛小巴車在無錫經開區投入商用,標志著自動駕駛商用微循環接駁體系正式投運。記者從無錫市工信局了解到,這批無人駕駛小巴車為純電動車,主要服務對象是周邊商圈的上班族,投運前已進行兩年超百萬公里的路面測試,并經過公安、工信、交通等多部門評測。
近年來,無錫形成了較完整的汽車工業產業體系,汽車及零部件產業規模超2000億元,涵蓋汽車整車、發動機、零部件等汽車工業主要領域。2019年以來,這里已集聚了超350家車聯網及智能網聯汽車相關企業。2022年,全市車聯網及智能網聯汽車關鍵產業產值達351億元。
智慧的車,聰明的路。目前,無錫由“點”連“線”延“面”,編織出一張智能路網,已有近1200公里智能網聯道路實現全域有條件自動駕駛開放。同時,全市擁有自動駕駛微循環接駁小巴超100輛、覆蓋11條線路。
加速推進車聯網及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遠不止無錫經開區。在南京江心洲“未來出行示范島”,自動駕駛出租車和自動駕駛觀光車搭載了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傳感器和車載計算單元等硬件設備,以及自動駕駛軟件系統,具備自主決策、路徑規劃、車道保持、自適應巡航、自主換道等功能;在蘇州相城數字交通示范區,累計改造智能網聯道路超60公里,示范應用運營車輛余輛,公開道路測試里程超200萬公里,試乘體驗超15萬人次……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