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大眾集團公布2023年第一季度業績,營業收入增長22%,達到760億歐元(840億美元)。整體上,美國和歐洲的強勁需求抵消了中國銷量的下滑。
營業利潤從83億歐元降至57億歐元,大眾表示主要原因是2022年第一季度利潤受到大宗商品套期保值的提振而被夸大。另外,本季度大眾軟件部門cariad虧損4億歐元。
一季度,大眾集團新汽車交付量增長7.5%,達到204萬輛。電動車的交付量為14.1萬輛,約占總交付量的7%。
在大眾集團最大的市場中國,新車銷量下降了15%。大眾集團首席財務官表示,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以在電動車方面趕上國內競爭對手。 大眾集團預計,隨著供應鏈瓶頸的緩解和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的升溫,競爭將加劇。大眾希望在上海車展亮相的id7等新電動汽車能提振其中國業務。
680 424 >
當被問及將如何應對電動汽車降價潮時,大眾表示:“我們的重點是業務質量,而不是銷量。電動汽車尤其如此……我們不想失去利潤目標。” 大眾集團確認了其7.5%至8.5%的年度銷售回報率目標,據悉,目前擁有180萬輛汽車的高訂單量,其中包括26萬輛電池電動汽車。
大眾汽車的目標是從燃油車與電動車上獲得相同的利潤,盡管電動車的生產成本仍然要高得多,部分原因是原材料價格高。
業績報告顯示,第一季度,大眾集團在中國合資企業營業利潤下降了近四分之一,至6.25億歐元(6.9億美元)。今年整體利潤預計將下降約14%,至28億歐元。 大眾集團在中國市場上占據了20多年的主導地位,但現在不得不努力跟上本土電動汽車制造商的步伐。中國本土的混合動力和電動車正在蓬勃發展,最大的電動汽車制造商比亞迪在第一季度的交付量超過了大眾。
來源:鳳凰網汽車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