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廚具網
    手機版    二維碼   標簽云  廚具企業大全

當“到博物館去”成為很多人的選擇,軍史場館同樣不容錯過

2024-05-11 22:12:02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作者/編輯: 瀏覽次數:7840 手機訪問 使用手機“掃一掃”以下二維碼,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紅色新地標 國防大課堂

——省軍區系統革命軍事場館開門辦展的一組見聞

“五一”假期即將到來,“到博物館去”成為很多人的選擇。放眼大江南北,不少軍民推薦各地的軍史場館,稱這些場館是看展覽、長知識的好去處。

一座軍史場館就是一座精神家園,一部“紅色家譜”就是一本生動教材。《新時代軍史場館體系建設規劃》印發后,軍隊博物館、部隊軍史場館、省軍區系統革命軍事場館建設穩步推進,紅色譜系展陳教育大格局逐步形成。其中,在軍地合力推動下,省軍區系統革命軍事場館立足現有資源,因地制宜布設展陳,融入城市公共文化空間,不斷加大開放力度,吸引更多人感悟歷史、了解國防,成為一座座城市的紅色新地標和開展全民國防教育的大課堂。

云南紅河·軍分區院內

走進紅色基因庫

■王海波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柯穴

“紅河是云南革命的沃土。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共云南黨組織轉戰蒙自開展早期革命斗爭。抗日戰爭時期,紅河軍民固守紅河天塹,御敵于國門之外。解放戰爭時期,云南反蔣武裝斗爭在紅河發端。邊境作戰,紅河成為西線主戰場……”“五一”前夕,云南省紅河革命軍事館迎來一批批游客,講解員楊景涵向大家介紹“紅色紅河”。該館已成為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各級開展黨史軍史學習教育的大課堂。

“革命軍事館是保存、宣傳和展示黨領導武裝斗爭、國防建設和強軍興軍偉大實踐的重要載體。”蒙自軍分區政治工作處主任熊軍介紹,2019年開始,他們按照軍隊主導、地方承建、軍地共享的思路,對蒙自軍分區原軍史館進行全面升級。該軍分區聯合地方宣傳、史志、文旅等相關部門,分組對全州革命舊址進行摸排考察和梳理,赴省內外走訪數百名退役軍人、戰斗英雄、支前模范、軍烈屬和黨史專家,整理口述歷史和文獻資料,深入烈士陵園和參戰部隊查閱烈士名錄和典型事例,建立紅色基因庫,為革命軍事館建設提供翔實的第一手資料。

記者了解到,該館展陳以黨史軍史為主題,以戰事戰將為主線,分為革命紅河、新生紅河、強軍紅河等7個部分,全景式展現紅河地區軍事歷史。

漫步館中,濃郁的紅色氣息撲面而來。前廳,丈余高的“紅河英烈譜”鐫刻了土地革命戰爭以來紅河籍或犧牲在紅河、安葬在紅河的1392名烈士姓名。英烈譜下方電腦里,儲存著電子版《紅河英烈大典》,完整收錄與紅河有關的6400余名烈士的英勇事跡。

云南省紅河革命軍事館“紅河英烈譜”上鐫刻了1392名與紅河有關的烈士姓名。楊景涵攝

一件實物,就是一段紅色歷史。在館內展示的一座土窯上,紅色五角星上“艱苦奮斗”幾個字十分醒目。楊景涵介紹,土窯按照當年進駐綠春縣的邊防連隊營區復原,再現了邊防官兵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修建土窯燒磚、燒瓦的歷史。

“革命軍事館預約即可參觀,我們將不斷加大面向社會開放的力度。”蒙自軍分區領導告訴記者,他們將著力提高紅色故事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傳播力,讓紅色基因永續傳承。

云南省蒙自市第二中學師生參觀紅河革命軍事館,講解員為師生們講解。王芮攝

寧夏吳忠·“兩館一中心”

打卡思政課基地

■王雅民 郭金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路波波

暮春時節,被譽為塞上水韻之城的寧夏吳忠市清風拂面。位于該市地標性建筑“兩館一中心”(博物館、文化藝術館和文化中心)里的國防教育中心暨軍分區軍史館人流涌動。這是該市將國防教育納入城市整體建設規劃帶來的可喜成果。

記者了解到,該市籌劃在核心區域建設城市文化中心時,吳忠軍分區建議將吳忠市國防教育中心暨軍分區軍史館納入整體建設規劃。

“國防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內容和組成部分。”吳忠市委市政府積極采納這一建議,將文化藝術館一樓西側展廳確定為國防教育中心暨軍分區軍史館布展區域。

軍分區積極收集資料,制定展陳方案,突出紅軍西征在吳忠、解放吳忠等內容,建成余平方米的綜合性國防教育展館,包括紅色熱土、逐夢強軍等7個展廳。其中,勝利之本展廳展示吳忠人民武裝工作發展歷程,民兵預備役及國防后備力量建設成果。

“埃德加·斯諾在吳忠完成了《西行漫記》近三分之一內容的撰寫……”采訪當天,展館講解員、吳忠軍分區二級上士趙俊杰正在為參觀者解說。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大三學生江南拍照記錄并說:“兵哥哥的解說很有特色,我要發個微信朋友圈推薦一下。”據介紹,展館的講解員主要由吳忠軍分區官兵和2名民兵擔任,“兵說兵事”作為展館的“名片”,吸引許多游客。據了解,該館是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等20余所院校的思政課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并被確定為寧夏社會科學普及教育基地。

寧夏吳忠市朝陽小學學生參觀市國防教育中心,講解員向大家介紹吳忠作為軍事重鎮的歷史。康鵬攝

小陣地發揮大作用。吳忠市國防教育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該館地理位置優越,緊鄰黃河、毗鄰居民區,交通便利,且因與博物館、文化藝術館一起布局,參觀人數和教育質效水漲船高。

如今,不僅吳忠市各人武部在該館組織預定新兵役前教育“第一課”、民兵入隊“第一講”等活動,吳忠市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學校也經常在此組織參觀見學。

福建漳州·繁華地段

流連于裝備方陣

■周曉松 黃典杰 解放軍報特約通訊員 徐文濤

4月16日,筆者走進福建省漳州市國防教育展廳,只見幾名學生正圍著一塊屏幕熱烈交流。他們正使用ar換裝設備拍照,設備內設置了10余套我軍各個時期的軍裝,參觀者可選擇為自己“穿上軍裝”,還可打印“軍裝照”留念。

在福建省漳州市國防教育展廳,參觀者參觀防空導彈模型。黃典杰攝

“每到節假日,來這里參觀的學生特別多,ar換裝是最受歡迎的項目。”漳州軍分區領導介紹,該展廳毗鄰軍分區大門,位于市區繁華地段。2021年初,為了加強軍史場館建設,傳承紅色基因,深化全民國防教育,軍分區黨委決定將臨街的一排回收門面房加以開發利用。

漳州市紅色資源豐富,全市有20余座革命歷史紀念場館。如何既避免重復建設,又能在眾多展館中獨具特色、脫穎而出?

“展廳建設須緊跟時代步伐,找準青少年的興趣點,吸引他們走進來。”漳州軍分區領導介紹,經過多方研究論證,他們決定以征兵宣傳和武器裝備展示為特色,突出現代感、科技感,建設軍味十足的國防教育展廳。

2021年10月,漳州市國防教育展廳開館。征兵宣傳部分采取平面與多媒體展示相結合的方式,融合聲光電效果,分為軍隊歷史功績、征兵政策法規、穿軍裝的樣子、軍人榮譽等板塊。

在福建省漳州市國防教育展廳,參觀者觀看“東風”系列裝備性能展示。黃典杰攝

“我的表哥上了榮譽墻,沒想到我們漳州有這么多子弟兵立功受獎……”應征青年陳麗明在展覽中看到熟悉的親人,興奮不已。在一塊電子屏幕組成的榮譽墻上,集中展示了近5年漳州籍榮立三等功以上官兵的簡歷、照片和立功情況。同時,軍分區結合每年送喜報時機,及時對名單進行更新。

寬敞的武器裝備展廳,共展出64類184個裝備模型。該展廳以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為展示背景,以受閱方隊的形式展陳99式坦克、遼寧艦、殲-20戰斗機等我軍現代化裝備模型。模型旁專設一個ar軍事區,在一塊巨大的環形顯示屏上,以3d效果展示各型裝備的真實形態、作戰樣式和作戰場景,供參觀者沉浸式體驗。

廣東梅州·劍英公園

漫步在軍史長廊

■解放軍報記者 梁金鳳 通訊員 樊金贊 湯維

“公園里風景好,空氣也不錯,軍史長廊就在路邊,散步時走過來就可以看一看。”在廣東省梅州市劍英公園,市民危錦洲告訴記者,他經常被軍史長廊的圖文介紹吸引駐足。

廣東省梅州市市民參觀位于劍英公園內的軍史長廊展板。樊金贊攝

“軍史長廊建設是推動國防教育融入城市和市民生活的有效舉措。”梅州軍分區領導介紹,該長廊長約300米,采取立體方式布展,分主題錯落設置、串點成線。內容涵蓋黨和軍隊發展歷程、國防知識、軍隊英模人物和梅州籍開國將帥、梅州革命歷史等5個板塊。

2019年,為加強新時代軍史場館體系建設,深入開展全民國防教育,梅州軍分區調研發現,梅州革命遺址多,國防教育場所少;紀念館、展覽館多,市區分布較少。如何讓國防教育走近群眾、融入生活?梅州城區規模最大、位于中心地段的劍英公園進入軍地視野。

“劍英公園為紀念梅州籍開國元帥葉劍英而建,園內有梅州革命歷史紀念館和革命烈士紀念廣場,是市民休息、健身、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交通便利、人流量大、紅色文化氛圍濃厚。”梅州市委宣傳部工作人員江啟華介紹,經過協調論證,軍地決定依托劍英公園建設軍史長廊,打造共建共享的國防教育“開放課堂”。

4月的劍英公園,草木蒼翠,湖水澄澈。記者沿環山步道上山,沿途即可瀏覽軍史長廊的展陳。登上山頂,革命烈士紀念廣場上矗立著1座無名烈士紀念碑和8座刻著5557名梅州革命烈士姓名的紀念石碑。長廊與市民休閑散步路線相一致、與紀念館和紀念廣場相呼應,教育效果潛移默化。

“軍史長廊重點展示梅州紅色歷史,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梅州全域皆屬原中央蘇區范圍。”梅州軍分區領導介紹,梅州紅色資源豐富,為確保展陳內容準確,他們聯合地方有關單位,深入鄉鎮實地尋訪,收集整理出三河壩戰役舊址、青溪地下交通站等12張梅州“紅色名片”,精心制作展板。

廣東省梅州市軍史長廊中的新時代衛國戍邊英雄群體事跡展板。樊金贊攝

“我們還定期更新展陳內容,2021年在全軍十大英模掛像旁增加了新時代衛國戍邊英雄群體事跡。下一步,我們將整理梅州籍優秀現役軍人事跡進行展陳。”梅州軍分區政治工作處主任張銀峰介紹。

制圖:扈碩

書寫好“紅色家譜”

■于斌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革命軍事場館作為傳承紅色基因、存史資政育人的重要陣地,鐫刻著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歷史足印,承載著人民軍隊浴血奮戰的厚重記憶,蘊含著人民軍隊的制勝密碼,是一本本“紅色家譜”,更是一個個“紅色課堂”。

辦好革命軍事場館,應開門搞建設,跳出自建自用、封閉建館模式,秉持利于常態開放、便于參觀學習、兼備配套功能、預留拓展空間原則,優先利用城市廣場、現有場館、公園花園等進行建設,走實開放建館、開門辦館的路子,讓展陳場館設在群眾身邊、讓國防教育融入市民生活。

革命軍事場館展陳內容,包含黨領導的當地武裝斗爭史、當地軍事歷史文化、駐軍部隊發展史、兵要地志等方方面面,應力求客觀準確、風格多元、突出特色。因此,建設過程中,可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充分發揮軍地黨史軍史專家作用,深入現地收集歷史資料,尋訪親歷者,讓展陳內容體現軍事特色、地域特色,實現大事必備、要事不漏。

實物是歷史的見證,增添館藏,提高展館的“含寶量”,離不開群眾的參與支持。可多向社會大眾、老干部及其家屬“尋寶淘寶”,鼓勵收藏家、熱心人士慷慨捐贈,將有價值、有分量的“寶貝”征上來。同時,讓藏品多起來,還要讓文物“活起來”,講好文物背后的故事。

新時代,借助科技力量創新展陳方式,有利于增強“紅色家譜”的感染力、吸引力、生命力。應加大新技術新手段的運用,在展陳中融入3d動畫、全景漫游等設計,打造具象化、可觸摸的沉浸式體驗空間,將“有意義”的紅色故事講得“有意思”,吸引更多年輕觀眾走進革命軍事場館,實現展陳效益最大化。

同時,建設場館、創新手段,不是片面追求“高大上”,更不是不計成本。建設規模適度、展陳手段適用、經費投入適當,是一條基本原則。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

 
本條標題:當“到博物館去”成為很多人的選擇,軍史場館同樣不容錯過
本條信息網址:
文本助手 資訊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關閉窗口
閱讀關鍵詞
  • 手機瀏覽本文

    手機應用中掃描本文二維碼,即可瀏覽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網絡中。

  • 微信公眾號

    掃描二維碼,關注中華廚具網微信公眾號,實時了解行業最新動態。

版權/免責聲明:
一、本文圖片及內容來自網絡,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如涉及各類版權問題請聯系及時刪除。
二、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三、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來源:中華廚具網

0相關評論
今日熱點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薦品牌更多
熱門頻道
關閉廣告
合作伙伴:
中華廚具網 魯ICP備2021046805號         魯公網安備 37162502000363號 (c)2018-2025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投資有風險 加盟需謹慎
關閉廣告
關閉廣告
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 国产精品女同久久久久电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9久久9久久精品| 久久久久18| 色欲综合久久躁天天躁蜜桃| 久久精品九九亚洲精品天堂|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91精品国产91久久| 精品久久亚洲中文无码| 超级碰久久免费公开视频| 国内高清久久久久久|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天天| 国产色综合久久无码有码|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亚洲综合伊人久久大杳蕉| 久久www免费人成看国产片 | 久久亚洲精品视频|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蜜芽| 久久影院午夜理论片无码 | 久久香蕉一级毛片|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久久| 久久综合偷偷噜噜噜色| 国产综合精品久久亚洲|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久久|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小草 |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猫咪| av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无码绿巨人| 久久WWW免费人成一看片| 91麻豆国产精品91久久久| 亚洲v国产v天堂a无码久久| 久久久久国产亚洲AV麻豆| 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91精品日韩人妻无码久久不卡|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2| 久久久不卡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