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清理料渣
春日,盂縣上社鎮佛堂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核桃油加工坊內,村民趙吉科正忙著清理油渣、清洗機器、打掃衛生。“村集體雇我在這兒干活。有了油坊以后,不少村民拿著自家核桃仁、芝麻、花生等原材料過來榨油。滯銷的核桃有了‘出路’。”趙吉科說。
佛堂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核桃油加工坊于去年11月投運,是市農機中心幫扶的市級農產品初加工示范項目之一。“因為是第一年運營,我們每斤收取0.8元的加工費,幫助本村、周邊村村民加工核桃油。目前加工坊總計加工1.2萬余斤原材料,收入1萬多元。”佛堂村村委會主任韓計彥說。
佛堂村位于上社鎮西北部,距離盂縣縣城約35公里。村里山大溝深,不少村民家里種著核桃樹,全村有1000多棵核桃樹。近幾年,大部分核桃樹迎來了盛果期,年產量可達7公斤。由于地理位置偏遠,村里的核桃滯銷了。
為解決當地核桃銷售難的問題,市農業農村局駐村工作隊積極幫助農戶銷售農產品,采取“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的方式進行消費幫扶,幫助村民銷售核桃2多公斤。盡管如此,還有不少核桃銷售不了。
核桃油加工坊的投資建設,延伸了核桃產業鏈,為村民提供便利,解決銷售難題的同時,增加了村級集體收入。核桃油加工坊內,現代化的電加熱炒料機、螺旋榨油機、便攜式連續煉油機整齊擺放。“原料首先要經過電加熱炒料機,炒制后出油率更高。榨好的油經過煉油后更純凈。機器好,出油率能達到60%。”韓計彥說。
說起村里的加工坊,許多村民贊不絕口。村民韓長壽說:“純核桃榨出來的油味道比較淡,搭配一些其他食材,口感更好。前段時間,我帶了300多斤核桃仁、芝麻、花生等去榨油,3個小時就拿到了成品油。”“今年,我家也加工了200多斤核桃仁,就是不賴。榨油剩下的料渣還有人來收購,不浪費。”村民郭玉光說。
來源:陽泉市政府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