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貨物的車輛進出洋浦保稅港區。記者 陳元才 攝
■ 海南日報記者 林書喜
近日,位于洋浦經濟開發區新都工業園的天基隆智控(海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基隆智控)生產的一批氣動調節閥門銷往浙江省寧波市。這是去年12月天基隆智控獲得海南自貿港“一線放開、二線管住”進出口政策制度試點擴區首單業務以來,開展的第五單業務。
加工增值超30%免關稅政策作為海南自貿港“一線放開、二線管住”進出口政策制度的重要內容,是海南自貿港最具“含金量”的政策之一,因此備受境內外投資者關注。自2021年7月在洋浦保稅港區落地實施后,又擴展至海口綜合保稅區、海口空港綜合保稅區。
2022年12月2日,在海關、商務等部門的支持下,該項政策正式擴大至海關特殊監管區外的園區試點實施,天基隆智控和海口兩家企業成為首批享受該項政策試點擴區的企業,為全省開展高水平開放壓力測試和全島封關運作積累經驗。
位于洋浦保稅港區的玉玲瓏高端旅游消費品店,工作人員在擺放商品。記者 陳元才 攝
政策成功試點擴區
《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支持儋州洋浦一體化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明確,儋州洋浦要積極對接國際高水平經貿規則,把《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和depa的一些關鍵要素,與“一線”放開“二線”管住進出口政策制度、“中國洋浦港”船籍港政策、“零關稅”、所得稅優惠、金融、人才、數據流動等自由貿易港政策制度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壓力測試和示范效應,率先建立以貿易自由便利和投資自由便利為重點的自由貿易港政策制度體系,為2025年前適時啟動全島封關運作探索積累經驗。
《環新英灣地區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以下簡稱《環灣區規劃》)明確,未來的環新英灣區域的發展定位為:國家高水平開放的先行示范區、國家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航運樞紐、海南高質量發展第三極(區域中心城市)、海南臨港經濟引領區。
為此,2022年以來,儋州洋浦堅持開放為先,聚焦高水平開放壓力測試。在自貿港政策先行先試特別是在“一線放開、二線管住”進出口管理制度有效實施方面實現新的突破。其中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將洋浦保稅港區的加工增值免關稅等相關政策外擴到洋浦全區,進而擴展到儋州全域。
據洋浦經濟開發區海關綜合業務二科科長艾韜介紹,按海關總署的要求,符合試點的企業要滿足3個條件,一是要取得海關高級認證企業資質,二是建有符合海關監管要求的視頻系統,三是企業erp管理系統要和海關的監管系統連接,接受海關實時監管。
經過考察,擁有先進技術的天基隆智控從儋州洋浦眾多生產加工企業中脫穎而出,接住了從洋浦保稅港區圍墻內拋出的“繡球”,成為洋浦首家享受海南自貿港“一線放開、二線管住”進出口政策制度試點擴區的企業。
“閥門有個關鍵的技術指標,就是密封面的泄漏量,除了能做到零泄漏之外,還要能做到精準控制流量。”天基隆智控副總經理施海峰說,天基隆智控的主營業務在海南自貿港鼓勵類產業目錄內,所生產的智控閥門產品技術領先,其核心零件定位器從德國進口。“我們生產的閥門控制開關靈敏度很高,只要有0.5%的流量,閥門就能正常啟動,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能夠滿足各種企業的生產要求。”
如今,成功享受到加工增值免關稅政策后,企業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產品競爭力。以該企業年產3000套智能控制閥門計算,加工增值免關稅政策可為企業免征近300萬元的稅款。
在洋浦保稅港區的海南澳斯卡國際糧油有限公司內,高度自動化的生產線。記者 李天平 攝
政策紅利惠及企業
走進洋浦保稅港區海南澳斯卡國際糧油加工廠,只見廠區內干凈整潔,生產井然有序。作為我省首家享受加工增值超30%免關稅政策紅利的企業,今年一季度,該企業加工量18.34萬噸,產值10.16億元。
在海南啟動自貿港建設之初,洋浦保稅港區被確定為自貿港建設“樣板間”,《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賦予洋浦5項獨有政策和3項先行先試政策。其中,最具“含金量”的加工增值超30%免關稅政策備受企業關注。
于2020年9月開工建設的澳斯卡國際糧油加工廠是《總體方案》發布后首批入駐洋浦保稅港區的項目,建有菜籽、大豆加工生產線,以及油脂精煉、濃香菜籽油、山茶油、生物飼料等生產線,總投資達35億元,是目前海南唯一年加工能力超百萬噸的糧油企業,整個項目達產后年產值可達50億元。
經過半年多的建設,項目于2021年4月投產,同年7月,成為首家享受加工增值超30%免關稅政策的企業。“當時就是沖著政策來的。”該公司董事長張慧說。
澳斯卡國際糧油加工廠從國外進口大豆和菜籽加工成食用油后,其加工的食用油及豆粕和菜籽粕則銷往內地。該項目的投產,不但給儋州洋浦帶來了可觀的稅收,還拉動了洋浦港口貨物吞吐量、外貿進出口量的提升,形成大宗食品加工貿易產業集聚化發展的新業態。
實際上,除了享受加工增值超30%免關稅政策外,該項目在建設時,先后進口了近紅外分析儀、臥螺離心機、自動凱氏定氮儀、高壓蒸汽鍋爐、蒸汽噴射真空泵等7批自用生產設備,貨值總額1865.41萬元,享受“零關稅”清單政策,共減免關稅150.75萬元和進口環節增值稅262.09萬元,大大降低了企業的建設成本。
2022年,澳斯卡糧油全年加工量達42萬噸,產值達25億元,相較于2021年翻了一番。“2023年,我們計劃加工量是90萬噸,產值要比2022年再翻一番。”張慧說,新建20萬噸食用油工廠及深加工項目正在加快建設,計劃今年投產,公司力爭在3年至5年內發展成為產值超百億元的糧油企業,讓產自海南自貿港的食用油香飄四方。
在洋浦保稅港區內,還有玉玲瓏、金發科技等投產企業,以及即將竣工投產的大莊園肉業等,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享受或即將加入享受加工增值超30%免關稅政策的行列當中。截至目前,已有20家企業完成加工增值政策備案,6家實際落地,還有10家企業正在申請政策備案。
“我們選擇在洋浦保稅港區投資建廠,就是看中了這里獨有的加工增值免關稅政策,以及作為海南自貿港先行區示范區擁有的巨大發展潛力。”海南金發科技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說,未來公司將以本地石化資源為根基,積極推動石化產業鏈不斷延伸,產品輻射國內國際市場, 助力海南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據統計,截至2022年12月31日,洋浦保稅港區加工增值貨物合計290票,貨值26.8億元,減免稅款2.2億元。
自貿港“樣板間”升級
除了加工增值免關稅、“零關稅”清單政策外,在儋州洋浦的大力推動下,企業還享受“雙15%”所得稅優惠、洋浦保稅港區內不禁止居住及設立營業性商業設施、跨境電商新零售等多項政策紅利。
由鼎裕華勝國際投資(海南)有限公司在洋浦保稅港區開設的線下展示體驗店于2021年6月開業,主要開展酒類跨境電商o2o線上線下運營、保稅備貨的新模式。該公司利用其品牌優勢從海外采購知名品牌酒類,進入洋浦零關稅區倉庫,并在洋浦設立免稅店,通過跨境電商平臺等方式,將產品銷售給消費者,消費者也可以到店里購買自提出區。
記者從洋浦保稅港區發展局了解到,目前洋浦保稅港區內擁有卓志、寺庫、國佑和鼎裕華勝4家跨境電商企業。截至今年2月底,洋浦保稅港區跨境電商新零售累計完成2314票,銷售量呈增長趨勢。從挑選到付款再到提貨出區,用時僅需幾分鐘,提貨更加便捷。
多種業態的進駐,豐富了洋浦保稅港區的業態,形成從單一產業到健康食品、高端旅游消費品、先進制造和數字服務貿易等四大產業布局的良好局面,推動“樣板間”從“簡裝”升級到“精裝”。洋浦保稅港區發展局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下旬,洋浦保稅港區累計注冊企業達4097家。2019年6月以來,共簽約項目30個,協議總投資92.11億元,固定資產總投資40.35億元。
“洋浦保稅港區最大的變化,是在2021年度全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發展績效考核中,排名歷史性躍升至第27位,比上一年上升61位,進入全國a類行列。”洋浦保稅港區發展局局長張洪光說,2022年保稅港區實現進出口額413.7億元,同比增長13.3%;完成經營總收入同比增長75%;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3.1倍;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2.5倍。
如今,隨著儋州洋浦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實施,環新英灣區域的加快建設,打造海南自貿港高質量發展第三極的儋洋經濟圈也在加速形成,洋浦保稅港區的變化,還在繼續。
為了豐富壓力測試場景,確保壓力測試充分,儋州洋浦以加工增值免關稅政策匹配度為導向,聚焦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環保產業,開展重點招商,同時,將適用于洋浦保稅港區的“簡化企業申報”等11項政策推行到整個洋浦全區,讓更多的企業惠享政策。
洋浦保稅港區
截至今年2月下旬,累計注冊企業達4097家。
2019年6月以來,共簽約項目30個,協議總投資92.11億元,固定資產總投資40.35億元。
已有20家企業完成加工增值政策備案,6家實際落地,還有10家企業正在申請政策備案。
來源:儋州市人民政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