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好課:功夫有時在課外
——新疆軍區某團規范教育秩序推動提質增效的一組報道
四個連隊四堂課,合成全營一堂課
■解放軍報記者 彭亮 特約記者 李康
喀喇昆侖高原的春夜,依舊寒氣襲人。
夜訓一結束,新疆軍區某團勤務保障營修理二連指導員胡戌真就打開電腦,繼續圍繞《珍惜軍旅時光 不負迷彩青春》主題進行備課。根據團機關通知安排,近期他要給連隊3名延期退役士兵專門上一堂教育課。
今年春天,“兩征兩退”改革落地后的首批上半年入伍士兵迎來退伍季。“由于執行高原駐訓任務,我們團有部分上等兵延期退役。組織專題教育,既是對他們工作的尊重和肯定,也是為了更好地統一思想、激發動力,很有必要。”胡戌真告訴記者,眼下,他真是“時間不夠用”。這些天,連長參加上級組織的基層營連主官帶兵能力培訓,胡戌真不僅要按計劃抓好全連各項工作落實,還要完成迎接季度專項工作檢查、帶隊搶修突發故障車輛等臨時性任務。
胡戌真面臨的問題,也是很多基層政治教員的煩惱。記者到該團各營連進一步摸排得知,有的連隊延期退役士兵人數較多,有的連隊卻只有一兩個人。如果全部由連隊自行組織專題教育,這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某連指導員王哲告訴記者,除利用團里每周“政治干部活動日”等時間集中備課外,他還要抓緊課余時間加班加點打磨授課教案,壓力確實比較大。
“機關可能好心辦壞事了。”當記者談起這個話題時,該團政治工作處主任李雷馬上意識到問題所在。他說,考慮到部隊任務點位分散、人員集中困難,團機關的本意是倡導各單位結合退役士兵入伍以來的工作表現,搞好針對性思想政治教育,沒想到無形中給基層政治教員增加了負擔。
涉及基層的事,必須立說立行、即知即改。該團機關迅速行動、限期整改:對退役士兵少的連隊,以營為單位組織專題教育;對退役士兵相對集中的單位,各連結合自身實際靈活組織實施。同時,做好“一對一”談心交心工作,引導老兵強化“退伍不褪色”意識,繼續發揚好部隊的優良傳統。
該團修理二連有3名退役士兵,勤務保障營所屬其余3個連隊還有7人,且都在同一駐訓點位。該營教導員寧一決定以他們的強軍故事為主線,給全營延期退役士兵集中授課。
“去年冬天,連隊執行搶修車輛任務,上等兵劉輝主動鉆進車底,加固開裂的軟管,水順著他的胳膊往衣服里流。同志們,那可是呵氣成霜的季節啊!任務完成時,劉輝的迷彩服已經凍成了冰坨……”該營10名退役士兵為此感動不已。大家紛紛表示,一定珍惜軍旅時光,站好“最后一班崗”。
修理二連與該營其余3個連隊,4個連隊4堂課,合成全營一堂課,讓該營各連指導員從緊張的備課工作中解脫出來。“科學統籌教育資源和力量,讓我們的時間更充裕了,備好精品課的信心也更足了。”胡戌真告訴記者。
三堂專題教育課,不再擠在同一天
■解放軍報記者 彭亮 通訊員 崔雅慶
“根據計劃安排,今天我重點圍繞涉網涉密、酒駕醉駕等方面內容,與大家作個交流……”仲春時節,新疆軍區某團政治工作處主任李雷登上講臺,結合法紀規定,給全團官兵集中開展專題警示教育。一條條法律規定、一個個典型案例,讓官兵深受警醒。
課后,該團各連圍繞李雷的授課內容,繼續組織微課延伸教育。記者看到,某連指導員朱世明進行《保持清醒頭腦 嚴守紀律規矩》主題授課后,官兵結合履職過程中發現的傾向性問題展開熱烈討論,課堂氛圍活躍。
“沒想到,3堂教育課內容融成‘一堂大課+一堂微課’,竟有了‘1+1>2’的效果!”前來推門聽課的該團宣保股股長朱建鵬對記者說。前不久,朱建鵬擬制當月全團思想政治教育計劃,將上級明確要求的涉網、涉密、涉酒等內容分別定為3堂專題教育課,并安排在同一天,由各連自行組織。
教育計劃呈報團領導后,該團政委王迪提出,一個教育日安排3堂課,既讓基層政治教員無暇精心備好課,又讓官兵無法充分消化吸收。而且,這3項內容都屬于作風紀律范疇,完全可以合并,有助于減輕基層負擔。經通盤考慮,他們確定,由李雷為全團官兵集中上一堂大課。
明明一堂課能說清楚的事,為何要分成3堂課?這引起該團黨委一班人的深思。他們分析感到,主要原因還是機關服務基層意識不夠,缺乏換位思考,擬計劃、下通知為落實而落實。
為此,他們深入查糾當前基層教育可能存在的多、亂、雜問題,明確要求做好“融”的工作:精算細算教育時間,搞好歸口統籌,避免相互撞車;科學安排教育內容,注重融合結合,合并相近的、壓減重復的,切實做到關閘分流;建強政治教員隊伍,做好試講示教,做到精準授課、共享好課;創新抓活教育方法,積極用好兵言兵語,推開觀點與故事相融、感悟與實踐相融、言傳與身教相融等模式,讓教育入腦入心。
有效融合,事半功倍。該團組織新兵軍政強化集訓期間,上級要求圍繞愛國主義、成長成才等兩方面開展專題教育。某連指導員趙佳鑫在進行周密的思想調查分析后,將兩項教育融為一體,給全體新兵上了一堂《山河雖已無恙 吾輩仍當自強》專題教育課。
“大好河山,寸土不讓”“清澈的愛,只為中國”……趙佳鑫聲情并茂的講述,讓“新時代衛國戍邊英雄群體”在大學生新兵劉俊和戰友心中更加立體鮮活。大家聽得熱淚盈眶,進一步堅定了從軍報國、精武強能的信念。
補課也要巧安排,少給基層添負擔
■解放軍報記者 彭亮 通訊員 鄒珺宇
合上政治教員備課本,新疆軍區某團修理一連指導員伍軍長舒了一口氣。
“這是我一周內第3次上同一堂課。”陽春三月,記者走進該連采訪調研基層思想政治教育情況,伍軍告訴記者。幾分鐘前,他剛給5名歸隊不久的官兵補完課。
前不久,根據教育計劃,伍軍和連長南勇暉圍繞網絡安全教育主題,精心準備了一堂題為《走好網絡天橋,保護政治生命》的教育課。授課過程中,伍軍采用圖文結合、以案說法等形式,講解深入淺出,討論交流熱烈,官兵深受觸動。
值班3人、哨兵3人,在外執行巡檢巡修任務3人、休假2人……授課完畢,伍軍在政治教員備課本上,及時記下應到、實到人數,詳細寫明沒有參加教育的官兵姓名和原因。當晚,伍軍集中6名在連隊的值班執勤人員進行了補課。
記者了解到,該連是所在師主戰裝備維修保障的中堅力量,擔負全師火炮、裝甲、工程機械等裝備的中修任務,工作繁重、人員分散。2月底,上級抽調連隊技師黃學亮等3人,赴各任務點位進行裝備巡檢巡修,確保裝備完好率。
巡檢巡修人員驅車,連續奮戰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駐訓一線,維修調試各型裝備千余件,并現地指導幫帶裝備使用分隊骨干。返回連隊后,他們與兩名休假歸隊人員一起參加了補課。
既然有多人不在位,為什么不先錄制授課視頻以便補課?面對記者的疑問,伍軍說,之前他考慮過以錄播方式補課,但一方面,近期連隊攝像設備出現故障,無法錄制;另一方面,他認為依靠視頻授課,與官兵缺乏臨機互動,教育效果難免打折扣。
“一堂教育課,反復講3次!”很快,這件事傳到該團領導的耳中。他們深入了解得知,這種情況并非個例。為此,團黨委多措并舉,打出“統”的組合拳:統設備,組織全團攝像器材大檢修,確保能隨時取用;統內容,錄制授課視頻,供因故未參加教育的官兵補課學習,同時結合工作實際,開展好討論交流等配合活動;統資源,對于同一主題的教育內容,各營視情安排一名政治教員,組織集中補課;統方法,在外執行任務時間較長的官兵,納入配屬單位教育范圍,不再單獨組織補課。
“如今,開展教育不僅實現全員覆蓋、不漏一人,基層政治教員的自主時間更多了,也就更有精力備好課了。”再次見到記者,伍軍開心地說。
該團某連指導員趙佳鑫開展教育授課,官兵踴躍舉手發言。帥麗建攝
做好“減法”促“加法”
■彭亮
不得不說,在基層千頭萬緒的工作中,“一堂課”不是大事。
在高原駐訓部隊采訪調研的日子里,記者親身感受到,正是這一堂堂教育課、一場場檢查考核、一次次視頻會議的持續累加,構成了基層工作的繁雜,也填滿了基層官兵的時間。
眾所周知,近年來,在各級共同努力下,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得到糾治,廣大官兵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練兵備戰。毋庸諱言,當前基層官兵的擔子并不輕。各類會議、文電通知、督導檢查等,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基層主官工作的精力,也干擾了基層正常工作秩序。
是各級黨委機關不作為嗎?顯然不是。以“一堂課”為例,從軍委機關到該團所在紅軍師,分別制定相關意見、規定、辦法措施,對教育內容、方法、時間等作出了明確要求,并強調不得把開會發文、學習筆記等情況作為衡量教育落實的依據,“不得搞簡單考背記、痕跡管理等,堅決防止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是基層亂作為嗎?自然也不是。貫徹依法治軍要求,基層教育訓練一般按周表展開,自選動作的空間本就不多。以文中教育課為例,該團黨委一直在努力做關閘分流、減負增效的工作,并為機關嚴格劃定“五多”紅線。
問題出在哪?“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難!難在基層這根“針”的載荷過大,上級機關隨便哪根“線”動一動,“針”都要隨之而動,容易無所適從;難在通知、會議、檢查、考核等交替進行,單看每一級黨委、每一個機關部門,安排的工作似乎不多,但件件都落到基層,就可能出現“督導檢查的人比抓落實的人還多”。
怎么辦?基層智慧多,官兵建議“五個一”——
“一防”,即“關鍵少數”謹防政績沖動。習主席深刻指出:“形式主義實質是主觀主義、功利主義,根源是政績觀錯位、責任心缺失,用轟轟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實實的落實,用光鮮亮麗的外表掩蓋了矛盾和問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正向縱深推進,一些工作短期內見效慢,必須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如果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總想著快出成績、突出政績,到頭來,既浪費資源,又貽誤事業。
“一轉”,即機關從“忙業務”轉變為“抓服務”。不能把開會發文等作決策、抓落實的方法手段作為目的,買櫝還珠、本末倒置。每一次開會發文要慎之又慎,每一次臨時調整計劃要思前想后,切實傾聽基層一線呼聲,切實解決官兵急難愁盼問題。
“一創”,即善于創造性開展工作。基層部隊類型千差萬別,任務性質特點各不相同,如果怕擔責、輕落實,寧愿原封不動把文件發下去、把會議開下去,也不想被扣上“不落實”的帽子,那必然會“上下一般粗”,讓基層或一頭霧水難落實、或一知半解難消化,耽誤時間、牽扯精力。
“一減”,即學會做減法。要簡化工作流程,能減則減、能合則合,能不發的文件就不發,主要領導能電話說清的就不開會,能小范圍開的就不開全體會,能聯合檢查的就不單項逐個開展。
“一加”,即基層放權賦能做加法。要充分信任基層,充分尊重官兵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大膽放手、放權、放責、放資源,把指導幫建的著力點放在提高基層自建能力上。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