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現場,與會專家學者作主題報告交流 記者 李志峰 攝
4月4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就業創業聯盟第二屆學生生涯發展教育論壇在渝舉行。國內知名職業規劃專家、川渝兩地教育主管部門負責人等共200余人,圍繞“活力雙城·賦能新夢—中國式現代化視角下高校學生生涯發展教育的機遇與挑戰”主題進行了研討交流。
論壇現場。記者 李志峰 攝
“教育是新發展格局建設中的優先要素,而高等教育又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基礎性和帶動性作用。”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副會長、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社會與組織行為研究中心主任時勘在《雙城高校職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心理資本與職業生涯》主題報告中援引一系列數據表示,相關調查表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汽車產業人才需求增量為4.36萬人,電子產業人才增量為7.72萬人,裝備產業人才增量為1.68萬人,材料產業人才增量為1.36萬人,這表明,無論是四川還是重慶,制造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非常強勁。
論壇現場,與會專家學者作主題報告交流。記者 李志峰 攝
全國高校就業創業指導教師培訓特聘專家、云南師范大學就業處處長李紅向廣大畢業生提出建議,應該從被動慢就業轉變為主動慢就業。她說,被動慢就業是指沒有明確未來規劃的畢業生,對自身的職業認知存在偏差,加上就業市場競爭激烈,不得已推遲就業時間。主動慢就業則是指有明確未來規劃的畢業生,依照自己對未來的規劃和想法,主動減緩求職節奏,給自己行動時間落實個人計劃,從而使自己更好地了解和認知世界,充實并提高自己。
在求職應聘時,如何準備一份精美簡歷打造就業“敲門磚”,是不少畢業生頭痛的問題。“很多同學都會把履歷當成簡歷,把所有經歷堆砌在一張a4紙上,然后拿著這張紙‘包打天下’。”重慶郵電大學軟件工程學院團委書記任婷副教授表示,學生們應該針對應聘崗位來準備不同的簡歷,每一份簡歷都應該有專屬的、與崗位相匹配的個人經歷,這樣才能做到精準求職。要做到這一點,學生們需要先對目標崗位有一個職位“畫像”,再思考自身與崗位之間相匹配的能力有哪些。
論壇現場,與會專家學者作主題報告交流。記者 李志峰 攝
市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20年川渝兩地教育廳委簽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就業創業協同發展行動方案》以來,兩地緊緊依托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就業創業聯盟和9個分盟,共研就業創業形勢、共享就業創業資源、共拓就業創業渠道、共助學生能力提升。目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就業創業聯盟生涯教育分盟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就業創業聯盟最大分盟,已經有101所成員高校,涵蓋了成渝兩地全部“雙一流”高校。
來源:政府信息公開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