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之內,4個新能源產教融合共同體成立、1個新能源產教融合實踐中心揭牌、36個項目集中簽約。在新能源之都建設中,常州科教城正以實際行動釋放“核”力量。
“作為全市‘創新之核’,科教城理應找準歷史方位,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為書寫好中國式現代化常州答卷貢獻科教城力量。”市委常委、武進區委書記、科教城黨工委書記喬俊杰說。
搶抓機遇迎風而動
近年來,常州搶占產業風口,新能源產業強勢增長,產業集聚度居全國第五,投資熱度全國第一。熱度同樣傳導到常州科教城。
3月底,湖南大學常州機械裝備研究院剛剛完成常州易控汽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的檢測技術合同,該研究院2022年度近1000萬元服務業產值中,新能源領域的占絕大部分。
“早在2016年,我就發現新能源領域有大量的技術需求,認定這是未來產業發展的熱門賽道。”該研究院院長卿宏軍介紹,圍繞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高端智能裝備與智能制造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研究院建設了公共測試服務平臺,提供研發中的臺架專項性能測試、振動及噪聲性能測試、電磁干擾與兼容性能測試等。目前,該研究院已與廣汽、比亞迪、吉利等多家整車廠商對接,在產品測試、設計、分析、關鍵技術上進行聯合研發。
迎著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東風,中國機械總院集團江蘇分院有限公司也主動搶抓機遇,布局新能源產業。早在2019年,該研究院就與常州亞瑪頓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針對玻璃熱加工過程中能耗高的特點,定制開發出適用于企業的生產管控和能源監控系統,幫助企業實現產品研發制造周期縮短30%、綜合不良品率降低15%。截至今年3月,累計為企業節約能源費用4萬元左右。
“最近一個月,溧陽有幾家做傳統汽車零部件的企業找到研究院,它們正在向新能源產業轉型,希望研究院能為企業研發新產品、新工藝、新系統提供技術支撐。”中國機械總院江蘇分院副總經理張振說。
人才培養先行先試
近年來,常州科教城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上堅持先行先試,主動融入“兩湖”創新區建設,助力新能源之都建設。
目前,園區內高校和常州60多家新能源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內容涵蓋課程設計、教材編制、學生實習、技能提升、教育培訓等方面,為新能源企業輸送了源源不斷的技術人才。
“現在上課,完全置身于企業真實場景,老師是理想汽車的認證講師,學習的是實際工作中會遇到的問題。”2021理想售后班的朱景武同學感嘆道。
“這種身臨其境的學習環境和真實的工作任務,可以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使學生步入工作崗位時不陌生、接受工作任務時不慌張、實踐操作時快速上手,真正實現畢業就業‘零距離’銜接。”該班班主任盛雪蓮說。
這是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與理想汽車開展的校企“雙元”育人培養新模式。去年,“理想汽車揚帆計劃”在全國推行,理想汽車提供理想整車及配套檢驗檢測實訓設備、“線上+線下”一體化直營銷售和服務系統、企業技術手冊等各類資源助力訂單班人才的一體化培養。
“與理想汽車的合作,讓學生和學校都收獲頗豐。學生崗位勝任能力不斷提高,企業考核成績全國同類合作院校排名第一。”校長楊勁松高興地說。
3月30日,科教城將這一模式深化并擴大,由園區高校牽頭,與全市新能源產業鏈重點企業、科研機構、行業協會共同組建能源互聯網、新能源材料、新能源輸送、新能源汽車4個新能源產教融合共同體。通過高校增設新能源類專業、開發新能源類實訓課程,不斷提升新能源專業關鍵辦學能力。
“我們將依據新能源產業鏈分工對人才類型、層次、結構的要求,實施委托培養、訂單培養,進一步提高新能源人才技術技能水平,增強新能源產業發展的人才支撐。”科教城管委會主任祝正慶說。
產業服務靠前一步
“當前,常州正在全力建設新能源之都,滿懷豪情邁進‘gdp萬億之城’,讓我們對扎根常州、奮斗拼搏充滿了信心。”日本秋田縣立大學教授、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邱建輝說。
今年3月,邱建輝帶著他的“rtp輸氫管道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項目”落戶科教城,共同推進氫能相關技術成果在常州的轉化。在他看來,這里是萬千追夢人創新創業的首選之地,除了常州優秀的產業基礎和堅定的發展信念,更重要的是科教城擁有持續優化和提升的營商環境,以及一流的創新生態。
為新能源產業提供服務,落戶在科教城的中國(常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以下簡稱“知保中心”),也向“智力”要動力,以知識驅動新能源之都建設邁入藍海。
“去年,知保中心在原有機器人及智能硬件領域的基礎上,開通了新能源產業領域專利預審服務。當年就服務新能源相關企業208家,實現發明專利快速授權615件,同比增幅達89.23%,占全市新能源產業發明專利授權總量約三分之一。”知保中心負責人吳嘉祿說。
作為知識產權專利審批單位,知保中心延伸專利預審服務鏈,推動新能源產業轉型升級。去年,某新能源動力電池企業擬科創板上市,依托知保中心的快速預審“綠色通道”,加速布局了90件核心專利,平均授權周期壓減至77天,補齊了企業在知識產權上的短板,打通了專利技術審批壁壘,為企業完成科創板上市加注了動能。
服務新能源產業,科教城內全國首家能“自主運行、自我造血、自負盈虧”的區域綜合性產教融合型共享實訓基地——現代工業中心,更是御風前行。
針對新能源產業發展,現代工業中心動態調整了專業設置,面向全市新能源企業員工開展崗前培訓、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新能源人才。今年3月,現代工業中心聯合武進人社、武進總工會聯合舉辦“技行武進”新能源類職業技能大賽,利用技能大賽的引領展示作用,為新能源企業選拔出一批新能源產業的能工巧匠、教學能手。目前,新能源專項人才培訓已排入年度計劃。
剛剛掛牌的“常州市新能源產教融合實踐中心”,今年將圍繞新能源汽車、能源電子、新能源材料等方向新建改造提升1個新能源產教融合型實訓基地,為全市提供更多新能源方面急需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常州科教城將繼續做強‘創新之核’,進一步鏈接各類創新要素,推動創新型企業從聚在科教城的‘一團火’散作全市的‘滿天星’,打造常州創新驅動新引擎。”有關負責人表示,科教城將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優質服務,為人才創業、項目落地保駕護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