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上,來自徐工的全國人大代表單增海分享了一個好消息: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徐工時坐過的全地面起重機,如今關鍵指標已達全球第一,整機國產化率也由71%提升到了100%。這五年,徐工始終沿著高質量發展的道路前進,不僅主機裝備如破泥春筍,屢得碩果,應用在主機上的近千項關鍵核心技術、關鍵核心零部件也實現了“徐工制造”,成就了整機國產化率的飛躍。
“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要突破一批基礎元器件、基礎零部件、基礎軟件、基礎材料和基礎工藝”……2023年的政府報告中,再次強調了核心零部件在制造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而“徐工制造”之所以能夠成功突圍,同樣也離不開核心零部件的蓬勃發展。多年來,徐工始終把核心零部件的高端突破放在重要位置、把解決核心零部件“卡脖子”問題擺在突出位置,謀篇布局,把舵定向。作為中國液壓元件的排頭兵,徐工液壓也正是以“數字研發”+“智能制造”的雙輪驅動模式,大步流星地走出了一條核心零部件“數智燎原”之路。
搶跑“數字研發”新賽道
隨著馬達聲響起,徐工液壓的一棟大樓內又“熱鬧”了起來,一臺臺功能各異的試驗設備開始了一天的忙碌,各類液壓缸在這些“大家伙”體內有如琴鍵般伸縮跳躍,這就是徐工液壓元件工程研究中心的場景。
基礎研究與應用是制造業強鏈補鏈、完成產業轉型升級關鍵一躍的“深蹲助跑”,而數字研發則能為基礎研究與應用提檔蓄力。液壓元件作為核心精密制造零部件,直接決定著主機裝備的產品力,然而國內相關專項試驗研究平臺較少,對液壓元件的壽命和可靠性等至關重要的試驗數據嚴重缺乏,制約了液壓元件基礎技術、共性技術和產品質量控制等層面的研究。在這種局面下,著手搭建數字研發體系、建設專門研發試驗平臺,才能拓寬液壓元件的研發通道,助推零部件產業轉型升級。
“核心零部件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關鍵是要建立基于產品型譜的全生命周期驗證體系,我們只有率先升級,才能支撐主機裝備的高質量發展。”徐工液壓工程研究中心負責人這樣說道。建立全生命周期的指標體系,可不止說說那么簡單。為實現對全系列液壓零部件的測試,研發試驗團隊進行大量仿工況試驗的自主研究,相繼完成了鍍層磨損等基礎試驗設備和垂直油缸高壓試驗等專項試驗設備,豐富了壓力、位移及振動噪音等測試設備。在5560平方米的試驗中心內,既有涉及材料、密封的基礎研究,也有電鍍、焊接等共性技術專項研究;戶外大型仿真工況試驗場,讓真實工況下的數據采集分析有了可能性;dmc(數據研究中心)的監控室里,rrc(可靠性研究中心)開展的試驗狀況盡收眼底……諸如此類的數據閉環管理,已應用到了全生命周期數據分析的各個環節,為零部件的高端突破賦予了“數字靈魂”。
450 >
(徐工液壓工程研究中心trc展示廳)
備預不虞,旨在高遠。刷新10000小時無故障的運行紀錄的超大噸位挖掘機油缸、批量出口海外的盾構機油缸……試驗中心這塊“試金石”不僅為無數來自徐工液壓的重磅產品蓋上了“合格章”,還陸續完成了重點產品關鍵指標分解和可靠性指標建立等工作,通過不斷收集數據、建立模式庫,形成了詳盡的技術儲備,搶跑核心零部件“數字研發”新賽道。隨著工程研究中心先后通過了徐州市工程機械液壓元件可靠性研究工程實驗室、重點實驗室,江蘇省工程機械液壓元件可靠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多項認證,徐工液壓將立志打造國家級液壓元件重點實驗室,在破解液壓元件技術研究和生產試驗難題的同時,也為同行業提供一流的實驗基地,推動中國液壓元件技術快速發展。
探索“智能制造”新路徑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使得全球經濟也呈現出全新的競爭格局,而制造業作為國家的重要支柱產業,此時更需用“智能制造”的堅定力量來支撐其核心地位。然而,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與制造業深度融合……一系列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的不斷涌現和應用,使技術迭代周期愈來愈短,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之路上可謂機遇與挑戰并存。
面對新的發展形勢和定位,作為行業唯一同時獲得“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和“工業互聯網應用試點示范”兩項國家級重磅榮譽的徐工液壓,從設計、制造到服務的核心業務入手,探索出由一套中央系統控制、五個全流程平臺協同、一個智能工廠載體的“1+5+1”全流程協同的智能制造新模式,并通過一系列的技術改造升級使之落地成為現實。
449 >
(徐工液壓智能化生產線)
2020年,隨著“高端液壓油缸智能制造能力提升項目”、“高端液壓閥智能制造及產業化項目”兩大技改項目建成投產,徐工液壓形成了年產70噸以上起重機械、港口機械、盾構機械等高端裝備核心零部件的“智”造能力。如今,走在徐工液壓的高端液壓流體控制與執行元件智能工廠里,機加工自動化線、機器人焊接、智能化倉儲物流......一系列前沿的智能制造技術得以大量應用,核心智能裝備全部實現互聯互通,數控化率達到90%,可完成異地、異主、異構的生產全流程信息化管控與追溯,實現原材料供應與零部件、零部件與主機之間的數據共享。“我們的管理者在電子平臺下達生產指令,就可以遠程指揮數控機床加工,生產完畢后再指揮機器人將產品搬運到agv小車上送進倉庫……”在智能化液壓閥車間負責人的介紹中,不難聽出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為核心零部件的個性定制和精益制造所帶來的強大助力,一系列技術改革成果也成為徐工液壓探索“智能制造”路徑的新“地標”。
智能制造建設的深遠意義不僅在于生產模式的升級與變革,在綠色低碳的發展趨勢下,榮膺國家級“綠色工廠”稱號的徐工液壓,也在深度踐行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徐工液壓的短缸涂裝生產線為例,作為國內首條機械手自動噴涂生產線,不僅可實現每天節省人力4名,還提高油漆利用率達15%;同時,隨著廠房光伏覆蓋率達到100%,“光伏+儲能”的用電新格局也使徐工液壓節能增效的智造體系再度升級,綠色高效的智能制造方式為“低碳發展”插上了雙翼。
來源:機經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