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上全球生鮮,一直是中國消費者長時間的愿景。但是由于諸多客觀原因,以及國內零售巨頭在冷鏈上的諸多問題與痛點,這個愿望一直沒有很好的實現。
目前主流生鮮電商的冷鏈配送,大多采用“冰袋+保溫箱”的形式來保持溫度。一位內人士表示,冷鏈運輸中,冰淇淋、乳制品、果蔬和肉禽對溫度有不同的要求。一般需要根據食物貯存條件、食物多少決定其包裝。
然而現實情況卻是,配送途中“脫冷”現象普遍,須-18℃或以下貯存的食物,僅用普通外賣送餐箱在高溫天配送。一個塑料袋送到消費者手里,無保溫袋也無冰塊,冰淇淋化了,魚也不太敢吃。
生鮮電商業,看起來似乎準入門檻很低,只要貨源充足,再找幾個物流快遞商誰都能做。可在這一行,對于效率這一塊卻尤為看重。生鮮電商企業必須具有極高水準的供應鏈、物流冷鏈管理,這也是生鮮電商行業內的最高要求,或是最致命的痛點。
“有人簡單理解冷鏈物流就是生鮮等產品的冷藏運送,其實冷鏈物流是鏈接了上下游多道程序的龐大體系。想要做冷鏈物流必須進行巨大投資。據我所知,現在做冷鏈物流的企業很多,但是做成規模的做得好的少之又少?!笔仪f雨潤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高晴表示。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