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等系列重要講話指示批示,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奮力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做強做優做大實體經濟,經濟體量不斷壯大,質量持續提升。
十年來,我省實現在全國經濟格局中“總量居中、人均靠后”向“總量靠前、人均居中”的跨越發展,生產總值連跨3個萬億元大臺階,區域創新能力連續十年位列全國第一方陣,傳統產業脫胎換骨,新興產業異軍突起,轉型升級步伐提速,向著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穩步邁進。
創新引領
注入更多科技含量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戰略支撐。我省堅定不移下好創新“先手棋”,抓好科技創新“栽樹工程”,走“科創+產業”路子,原始創新領域高峰頻現,技術創新不斷突破,產業創新向高質量方向加快發展。
十年來,我省研發投入強度由1.64%提高到2.28%,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增長近15倍。通過構建強鏈補鏈延鏈重大科技攻關體系,突破了一批“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8項制造業揭榜攻關項目打破國外壟斷,動態存儲芯片等重大原創成果競相涌現,全色激光投影、仿鵝絨結構高保暖材料等成果閃耀北京冬奧會。
“科創+產業”,讓科技之花結出產業之果。我省發揮企業家主帥、企業主體、政府主責作用,大力實施產學研協同創新行動,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制造業創新體系。創建智能語音、玻璃新材料兩個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總量居全國第3位。創建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48家,上線羚羊工業互聯網平臺“科創板塊”,入駐服務商2.7萬余家,服務企業5.8萬余家,發布科技成果和需求5.2萬余條。新增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軟件1802個,一批“三首”產品實現國產化替代。
創新引領,為安徽經濟注入更多科技含量。科技強農、機械強農全面推進,水稻種子出口量居全國第一,農業機械化率高于全國10個百分點。高新技術企業從2012年1742家增加到2021年11368家,增長了5.5倍,居全國第8位。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4.9%,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45.7%,較2012年提升10.9個百分點。
擁抱藍海
新興產業如日初升
新興產業是現代產業體系中最具活力和增長潛力的藍海,是引領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我省運用“龍頭+配套”“基金+基地”等打法,大力培育壯大新興產業,一個個產業地標如日初升。
新型顯示產業,我省集聚京東方、維信諾、康寧等上下游企業200多家,實現“從沙子到整機”的完整產業鏈布局。面板產能約占全球10%,成為國內面板產能最大、產業鏈最完善、技術水平最先進的產業集群之一。
集成電路產業,我省集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400多家,形成從設計、制造、封裝和測試,到材料、裝備、創新研發平臺和人才培養等較完整產業鏈條,獲批全國首個“海峽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合作試驗區”和國家首批集成電路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新能源汽車產業,我省集聚江淮、奇瑞、蔚來、大眾、比亞迪等10家整車企業和1200家配套企業,去年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25萬輛,居全國第5位。
智能語音產業入選國家首批先進制造業集群,“中國聲谷”是全國第一個以“中國”冠名、第一個部省合作共建、第一個配套專項支持政策的人工智能產業基地,2021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78億元、入園企業達1423家。
圍繞新興產業的區域競爭十分激烈,如何在競爭中勝出?省委、省政府圍繞發展十大新興產業作出科學部署,把專業性放在突出位置,組建工作專班,逐個產業繪出“雙招雙引”路線圖、施工圖,理清每個產業從“是什么”到“干什么、怎么干”的實踐邏輯,建立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的協調機制,奮力推動“雙招雙引”取得實效。
今年上半年,全省十大新興產業“雙招雙引”開工項目3202個、總投資13059億元,新增投產項目1341個、總投資5021億元,帶動全省制造業投資增長21.4%、高于全國11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6%,居全國第9位。
改造提升
加快提質增效步伐
沒有落后的產業,只有落后的發展方式。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并不意味著要淘汰傳統產業,而是要通過改造提升,推動傳統產業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我省堅持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推動“銅墻鐵壁”等傳統產業脫胎換骨,提升質量效益。
近年來,我省每年實施億元以上重大技術改造項目1000項以上,技術改造投資年均增長16.2%。開展機器換人“十百千”行動,累計推廣工業機器人近3.8萬臺,建成省級智能工廠175個、數字化車間869個,減人、節能、降本、增效十分顯著。
數字化是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特征。我省聚焦“工業互聯、智改數轉”,持續實施數字賦能行動,大力實施工業互聯網三年行動,設立10億元資金、200億元基金,省內重點培育平臺130家,其中工信部試點示范30個、位居全國前列。科大訊飛“圖聆”入選國家級“雙跨”平臺,工業云平臺應用率達57%、居全國第5位,探索形成“三鏈”融合、工業“拼多多”、數據庫聯動等10多種路徑。累計建設5g基站7萬余個,實現5g網絡地市主城區全覆蓋,為產業升級提供有力支撐。
促進提質增效,推動轉型升級,不僅依靠技術進步,也靠制度創新。我省實施優化營商環境、“畝均論英雄”、園區“標準地”等一系列改革,激發市場活力和轉型動力。以“畝均論英雄”改革為例,通過開展工業企業畝均效益評價,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用最快的速度讓最好的項目獲得最優的資源要素,推動資源要素向優質高效領域集中。不久前,全省規上工業企業畝均效益評價實現全覆蓋,畝均稅收和畝均營業收入分別為16.6萬元、355.1萬元。
來源:安徽省人民政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