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賦予長沙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的光榮使命,為長沙高質量發展確立了新坐標、錨定了新方向、融注了新使命。9月15日,長沙市召開“長沙·非凡十年”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專場新聞發布會,介紹長沙先進制造業發展情況。黨的十八大以來,長沙制造業發展站上了新起點,取得了新突破,樹立了新形象,在著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的新征程中彰顯了省會擔當、貢獻了省會力量。
新 起 點
規模工業企業突破3000家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以先進制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就是長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基。
早在20多年前,長沙市委、市政府就將工程機械確定為主導產業,久久為功,一張藍圖干到底。
黨的十八大以來,長沙先進制造業發展錨定新方向,堅持以智能制造為統領,以產業鏈建設為抓手,以“三智一芯”為主攻方向,奮力推進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產業興,則實體興;實體強,則長沙強。
市工信局黨組書記、局長康小平介紹,十年來,長沙先進制造業由工程機械一業獨大發展至擁有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這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是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新材料和食品(含煙草)。工程機械產業集群進入工信部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池;新一代自主安全計算系統產業集群在工信部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初賽勝出;新型合金材料產業集群、智能汽車產業集群、功率半導體產業集群、瀏陽市生物醫藥特色產業集群在湖南省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初賽中勝出。
長沙千億級園區由2個增加到5個,率先在全省開展園區主特產業功能定位、畝均效益評價,集中承載了全市53%的規上工業企業、61%的高新技術企業、88.7%的上市公司和全部百億級項目。長沙高新區在“2021中國產業園區競爭力”排行榜、“中國先進制造業百強”榜中均位居第9位,長沙經開區位列國家級經開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第14位,產業能級持續提升。
十年間,長沙規模工業企業從2000余家增長到突破3000家,工業百億企業14家,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產品)16個,工業上市企業67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分別達到143家、533家,三一榮登福布斯全球強,三一、中聯、山河、鐵建等4家企業蟬聯全球工程機械50強,藍思、圣湘、澳優、國科微、景嘉微等企業成為行業內具有全國乃至全球影響力的企業。
長沙先進制造業的不斷加速跨越,站上新起點,助力長沙在全國城市競爭中爭先進位、乘風破浪。
新 突 破
國字號“智造”示范項目全國第一
世界最高泵送紀錄、世界最長混凝土泵車、世界最大上回轉塔式起重機、世界最大旋挖鉆機、國產最大直徑盾構機……“工程機械之都”長沙持續領跑,匯集了4家全球工程機械50強企業,不僅多個產品市場占有率第一,更是創造了多個全球之最。這一切,都與長沙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密切相關。
十年來,長沙先進制造業瞄準關鍵核心技術加速攻關,累計認定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17家,國家工業設計中心6家,國家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3家,cpu、gpu芯片、碳/碳復合材料等關鍵零部件和關鍵材料實現國產替代,igbt實現從“跟跑”“并跑”到“領跑”,“兩芯一生態”成為國內信創工程首選技術路線。
十年來,長沙智能化轉型成效明顯。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助推發展。全市智能制造試點企業總數達1254家,上云上平臺企業累計超過10萬戶,工業app數量突破2萬個;獲評國家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項目)27個,數量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一;獲評國家級首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廠6家、優秀場景9個,數量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一和第三;三一集團18號廠房是國內工程機械行業首個全數字化工廠、亞洲最大的智能化制造車間;博世汽車部件(長沙)有限公司成為湖南首家世界級燈塔工廠;長沙成為國內最先集齊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四塊國家級牌照的城市。
開發清潔能源,實現“零排放”的綠色生產;將工業廢料制成優等工業原料,提升工業生產資料循環利用率;研發新型環保材料,打造健康宜居生活環境……在先進制造業發展中,長沙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大力推進工業經濟高質量綠色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
十年來,長沙累計評定國家級、省級綠色工廠分別達到38家、83家,國家級、省級綠色園區分別達到6家、8家,國家級、省級綠色設計產品分別達到25家、30家,累計開展自愿性清潔生產審核企業879家,國家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5家,國家綠色制造系統項目牽頭單位13家,國家綠色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10家,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一個個“長沙智造”“長沙品牌”加速涌現,推動長沙先進制造業持續突破,為湖南乃至全國在重要領域形成競爭優勢、贏得戰略主動貢獻長沙力量。
新 生 態
平均每3天落地1個億元級項目
要實現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就是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黨的十八大以來,長沙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營商就是贏未來”的發展理念,積極培育先進制造業發展沃土。
2021年,長沙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新培育數和累計數在全國省會城市中分別排名第二和第三。出色的成績源自長沙在對“小巨人”企業認定、培育、幫扶等方面的獨特實踐,切實走出一條引導中小微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的“長沙路徑”。
長沙平均每3天新簽約1個投資額過億元的產業鏈項目、每15天新引進1個三類強產業項目、每30天新引進1個投資額過50億元產業鏈項目,國家網絡安全產業園、國家車聯網先導區等產業平臺和世界計算大會、北斗應用峰會等全球性重大展會扎根長沙,長沙在業內被譽為“中國工程機械之都”“智能制造之城”“中國芯片第四城”“移動互聯網第五城”,連續兩年獲評國務院“促進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城市稱號,產業鏈建設經驗作為國務院第七次大督查發現的典型經驗做法獲國務院通報表揚…… “投資中部、看好長沙”的營商口碑不斷提升長沙魅力,增強產業引力。
厚培優渥土壤,育茂產業生態林,一個個產業園區拔節生長,成為長沙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
湖南湘江新區憑借產業鏈發展模式,正逐步形成“龍頭企業帶動中小企業發展”“整機企業帶動配套企業發展”的產業協作模式,不僅豐富了園區及周邊地區工程機械整機品種,也逐漸完善了產業鏈條。
湖南湘江新區黨政綜合部副部長、岳麓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王海潮表示,未來湘江新區將通過做強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工程機械產業、生物醫藥產業、先進儲能產業等,著力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產業集群。通過構建全周期金融服務體系、全方位人才服務體系、全覆蓋科技服務體系、全鏈條產業服務體系,著力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體系。
作為湖南省首個國家級經開區,長沙經開區積極發揮工業主陣地、主力軍作用,搶抓國家機遇,持續做強做優做大先進制造業,培育了一大批制造業領軍企業。
“十年來園區規模工業總產值年均保持兩位數增長,在2021年商務部國家級經開區考核中位列第14位,是全省唯一進入前30強的國家級經開區。”長沙經開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賴坤明表示,目前長沙經開區已打造國家智能制造示范企業(項目)21個,擁有省級“5g+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6家,智能制造示范企業產值占規模工業總產值超過85%。
奮進者強,創新者勝。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