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九月,風清氣朗,又一個新學期,又一批新學子。歲月輪替,時光荏苒,在勃勃生機的校園中,勤奮忙碌的身影永遠是北理工最美的風景線。
2022年上半年,注定是校史上不平凡的一個時期,從圓滿完成服務保障北京冬奧會重要任務,到堅決打贏驚心動魄的疫情防控校園保衛戰,再到暑期以來,面對極為困難的條件,變不可能為可能,在若干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雙一流”建設不斷取得新突破,清朗向上的政治生態持續鞏固。成績振奮人心,卻又來之不易,在校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全校堅持黨建引領,師生員工同心協力、克難奮進,學校事業發展取得新成績。
面對困難頂得住,面對機遇抓得住。在凝心聚力的奮斗中,北理工在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上,已然積蓄起充沛動力,帶著累累碩果,闖入了更具挑戰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抓住發展“關鍵項”,馳騁發展“快車道”
五年來,北理工青年學子在國內外重要科技創新賽事上屢屢奪冠奪金,整體生源質量位居一流高校前列,物理學科進入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學科,科技總投入穩居全國高校前列,牽頭獲得國家科技成果獎16項、實現連續三年一等獎“不斷線”,在《science》《nature》等頂級學術期刊發表高水平研究成果漸入常態,新增選兩院院士6位,優秀青年人才增長6倍,高層次人才占比升至18%,新體系教師占專任教師總量近43%,新增校舍面積36.06萬平方米,新建改造157間智慧教室,新增宿舍2356間/套,建設4個綜合類校地合作機構、增加辦學面積66.31萬平方米……學校榮獲“全國文明校園”“北京市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等學校”。
五年來,在一項項閃亮成績的背后,更令人矚目的是北理工在一批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項上,打破了增長的“線性”規律,產生了“臺階式”“指數級”突躍。
五年來,面對時代發展的新機遇、新形勢、新要求,學校全面開啟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征程,在提速中超越,在超越中領跑,時不我待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跑出了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邁出了堅實步伐。
高等教育的發展有自身的科學規律,立足自身特點,做出科學決策,必須要抓住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項。學校將黨的領導、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隊伍建設、資源保障、合作發展列為七大關鍵要素,抓好這些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項”,成為學校發展的重中之重。
五年來,學校鎖定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項”,推動辦學發展駛上“快車道”。敢于定目標,勇于拼細節,上下同心、科學組織,大膽改革、釋放潛力,“一城一寨”不放過,“一刀一槍”拼下來,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北理工不斷提速、馳騁起來。
錨定方向,敢為人先,克難奮進。五年來,學校樹立人才培養新標桿、攻克科技創新新高地、實現人才隊伍新匯聚、創造對外合作新范式、構建凝心聚力新氛圍、樹立卓越發展新形象,在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上蓄積起充沛的動能,一舉沖入了發展的“新階段”。
精準設計“卓越路”,走好發展“新階段”
新時代,新征程,教育的先導性、基礎性、全局性地位作用更加凸顯,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教育系統適應時代之變、歷史之變、世界之變,對標發展之需、國家之需、人民之需必須回答好的戰略性命題,使命重大、責無旁貸。
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代接著一代干。按照學校十五次黨代會確立的發展目標——“到2025年,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再上新臺階,若干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前列;到2030年,建校90年時,學校進入世界一流大學行列,一批學科躋身世界一流前列;到2040年,建校100年時,學校高質量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整體實力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當前,北理工的建設發展已經到了厚積薄發、奮進一流的關鍵歷史時期,走向進一步深化內涵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學校教育事業從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意味著我們的發展是要滿足更高質量需求的發展,是要更加鮮明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全面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發展格局、轉換增長動力的發展,是從“數量追趕”轉向“質量超越”、從“規模擴張”轉向“結構優化”、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的發展。進入發展新階段,我們要力求學校的綜合實力更強、服務貢獻力更大、治理能力更優、國際影響力更廣,把學校打造成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堅強陣地、充分對標和支撐“國之大者”的堅強陣地、師生團結一心共創偉業的堅強陣地。
新階段、新挑戰、新作為。縱觀世界一流大學,發展基礎、發展特色各不相同,雖然在高質量發展中存在共性,但是在實現一流、追求卓越的“沖刺階段”卻各自“求同存異”,走出了基于自身特點的發展道路。因此,在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我們必須在保持“高速度”“加速度”的基礎上,科學謀劃發展戰略,精準設計一條屬于自己的“卓越發展路”。
謀劃卓越發展戰略,必須立足北理工的辦學實際,深化內涵建設,立足“以質取勝”,激發“個體潛能”,匯聚“規模效應”,產出“一流成果”;適度精準投入,確保方向、資源、組織“三位一體”,瞄準國家急需和世界前沿,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敢于直面競爭,增強競爭意識,提升競爭能力,以競爭的思維推動事業高質量發展。
謀戰略,重戰役,強戰術。面對高質量發展中的具體問題、現實挑戰,要將校內外各方力量科學組織起來,以戰術贏戰役,積小勝為大勝。建設一流大學,無法一蹴而就,無論是“快車道”還是“登山路”,都要踏石留痕、步履穩健,有勇氣、有魄力、有智慧解決各種發展中的復雜問題,構建起追求卓越、建設一流的堅實基礎。
點燃一流“發動機”,“雙核”打造“沖天翼”
回首北理工的紅色校史,從延安到華北,從華北到北京,從皇城根到北京西郊,每一次校址與行政中心的變遷,都意味著學校一個新發展階段的開啟。
2022年秋季學期伊始,按照“機關先行、應搬盡搬”的原則,學校主要領導帶頭,15個管理機構搬遷至良鄉校區辦公,其中整建制搬遷的機構達到11個,推動學校進入中關村校區、良鄉校區“雙核發展”新時代。悄然間的一筆,注定成為校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新坐標、新方位。
構建以中關村、良鄉兩校區為辦學核心功能區的布局,是學校十五次黨代會報告和“十四五”事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的目標任務,是學校在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加快“雙一流”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服務北京市疏解中心城區教育功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
新世紀之初,將建設良鄉校區作為北理工進入“985工程”高校建設行列的重要戰略布局,就明確了其支撐學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歷史使命。
二十年前,良鄉校區開工建設。
十五年前,良鄉校區投入使用。
此后,在學校發展的不同階段,良鄉校區在支撐人才培養、擴充辦學資源和提升辦學條件方面,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今天,我們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進一步優化各校區辦學功能勢在必行,特別是將良鄉校區打造成為實現一流大學建設目標的“高功率引擎”,更是具有緊迫性。
近年來,學校不斷加快良鄉校區基礎設施建設、優化辦學條件、提升辦學品質,本次管理機構搬遷調整,有力提升了良鄉校區服務師生、服務基層、服務發展的能力,實實在在形成了帶動良鄉校區服務一流事業發展的新動能,構建起兩校區“雙核發展”新格局。
面向未來,良鄉校區應成為學校新工科、前沿交叉學科、基礎學科和理工交叉學科的增長極,國家級實驗室、國家級創新平臺集聚地,國防軍工文化、藝術教育展覽展示的新舞臺,大中小教育一體貫通培養的試驗區,這樣才能有力支持學校加快形成“學科專業布局科學、教學科研功能融合、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的一體化辦學格局。
矢志一流,既要構建“雙核”,更要打造“雙翼”。完成管理機構搬遷,僅僅是邁出打造“雙核”的第一步,而推動“雙核”轉化為支撐一流發展的“雙翼”,才是發展的關鍵,值得我們深思熟慮、深化落實,一是要深入研究“雙核”運行內涵,開展“雙核”運行大討論,進一步統一思想,扭轉觀念,領導干部要發揮引領表率作用;二是要加強統籌協調,持續優化運行管理模式,完善各項制度機制,建立兩校區辦公工作機制,確保兩校區穩定、規范、高效運行;三是要深入挖掘整合各類資源,優化兩校區資源條件配置,真正做到校區之間功能清晰、布局合理、集約高效、聯動發展,實現兩校區“兩翼雙核”協同并進。
面對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的新要求,北理工的廣大黨員干部教師要進一步增強時代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自覺擔當起培養“強國一代”的重任,緊緊抓住新時代發展的戰略機遇,把發展科技第一生產力、培養人才第一資源、增強創新第一動力更好結合起來,加快推進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天津大學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