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次夜訓,我打開了強光手電……
■火箭軍某團防化營二級上士 王嘉青
茅文寬繪
日前,我和戰友們攜手攻關研制的某型偵毒儀,成功應用于訓練實踐,獲得上級好評。談及這一創新成果,還要從一次演練失利說起。
那是一次實戰背景下的夜間作戰保障演練?!皵场毙l星臨空、小股“敵特”襲擾、前方道路被損毀……戰斗進入白熱化階段,特情也隨著演練升級而愈發層出不窮。
“轟!”突然,陣地外圍傳來一聲沉悶的爆炸聲。隨即,導調組判定我方“遭生化武器襲擊,兩名戰士‘受傷’”。
我和戰友立即依令奔赴事發地點展開偵察。經查驗發現,兩名“傷員”是典型的“中毒”跡象,但具體毒源是什么,還需要進一步判別驗證。
“封控組迅速封控警戒,采樣組對空氣、土壤進行采樣,洗消組做好洗消準備……”面對尚不明確的化學物質,作為班長的我連續下達多道口令。
夜間實毒偵測訓練是公認的險難課目。一般情況下,完成一種毒劑的鑒別,必須綜合運用多道程序方法。為確保結論準確,我不得已打開了隨身攜帶的強光手電,在彈坑周圍仔細照射查看,隨后又小心翼翼地進行土壤采樣……不多時,終于成功鎖定有毒物質。現場指揮員根據偵測結果,迅速調整行動部署。
“遭‘敵’精確打擊,你連任務失??!”然而,正當我們準備展開接下來的洗消工作時,電臺里卻傳來導調組的通報。原來,正是我打開強光手電觀察彈坑的這一舉動暴露了己方位置。
“夜訓的目的是錘煉部隊在暗夜條件下的作戰能力,使用強光手電無疑降低了訓練難度,同時也容易造成暴露”“現在不注重細節,未來戰場上就可能輸掉全局”……復盤會上,導調組的講評讓我內心五味雜陳。
“暗夜條件下實毒偵測本身難度就很大,稍有不慎便會發生危險。而且,沒有燈光輔助,我們根本無法準確識別毒源顏色”“沒有科學的方法支撐,怎么高標準完成任務”……我一股腦兒倒出了自己肚里的苦水,這也是不少戰友心中的困惑。
“實戰化夜訓,不是簡單地把白天的訓練課目挪到晚上,更不能用白天的訓練思維應對夜晚的戰場。探尋掌握夜間作戰制勝機理,既要在理念求新、戰法創新上下功夫,也要從裝備革新、技術更新方面多思考。”團長的一番話,為我們的頭腦打開了“另一扇窗”。
“不僅要把武藝練精練好,還要摸準裝備器材的脾氣秉性,這樣才能在戰場上增加勝算。”打那以后,我們以此為契機,深入查找與實戰不符的觀念和做法:裝備檢修為求方便,簡單通電就開始運轉;車場日,擦擦灰、抹抹黃油就算完成了裝備保養……一時間,一些帶有“虛光”的問題積弊浮出水面。與此同時,團里成立訓練風氣督導組、裝備器材革新組,及時糾正與實戰要求不符的操作動作,最大限度提升現有裝備器材效能。
在戰友們的集思廣益下,我們對夜間偵毒裝備進行了改進,并在最近一次實戰化夜訓中經受住了檢驗。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