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創建一流營商環境,重在讓企業和群眾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今年以來,我市切實踐行“一改兩為五做到”,深化“放管服”改革,主動解決群眾關切的“急難愁盼”問題,打通惠企助企政策落實中的“堵點”“難點”,聚力創建一流營商環境,推進營商環境改革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往細里走,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優環境,讓服務更快捷
日前,安徽同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陳晨來到市政務服務中心辦理政務事項,在三樓發現了新設立的涉企服務窗口。“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我在窗口咨詢了小微企業涉企服務事項。沒想到,窗口工作人員立即聯系了慈湖高新區,并現場教我使用惠企通平臺,詳細介紹惠企政策如何在線申請和兌現。對企業來說,這樣的特色窗口真是貼心又實用!”對于涉企服務窗口高效便捷的辦事效率,陳晨連連稱贊。
體驗了“周末預約辦”的市民晏開玉,同樣感受到我市政務服務效能不斷提升。“沒想到周末也能辦理物業維修基金繳納業務,真是太暖心了。”晏開玉說。
政務環境是觀察一座城市營商環境的最直觀窗口。今年3月以來,我市緊緊圍繞政務服務這一主線,在全市各級政務服務中心(企業服務中心)全面推行“一制度兩窗口”(周末輪崗制度、“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和“涉企服務”窗口),在提升服務水平中優環境,在解決“急難愁盼”中辦實事,真正讓“一改兩為”落地見效。截至目前,全市受理群眾周末辦件180余件;“涉企服務”窗口受理政務服務領域訴求400余件,全部在規定時限內予以答復,群眾滿意度100%;“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群眾反映問題辦結率、服務滿意度均達100%。
改革向深處走,辦事往快速提。近年來,為創建一流營商環境,我市以惠企利民為主導,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做好審批服務“減法”,為企業和群眾提供全方位、高效率的“一站式”服務,讓企業和群眾辦事“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趟”。目前,全市政務服務事項平均申請材料在原來1.94件的基礎上壓縮至1.89件,六類行政審批效率由2.92天壓縮至1.38天,全市六類工程建設審批全流程平均壓縮了8至10個工作日。
同時,為創新政務服務方式,我市還以“互聯網+”為依托、數據賦能為抓手,大力推廣“互聯網+政務服務”,充分發揮安徽政務服務網、皖事通app等線上政務服務平臺作用,引導企業和群眾“網上辦、掌上辦、自助辦、馬上辦”,真正實現讓“數據跑”代替“企業跑”、“線上跑”代替“線下跑”。
辦實事,讓服務更貼心
“只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我們的技術難題就得到了解決,太感謝博望區營商環境辦了。”安徽通快數控機床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正飛告訴記者。
安徽通快數控機床制造有限公司是博望區一家專精特新企業,主要生產數控剪折機床、折彎機、剪板機等產品。“為增強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希望政府能搭建平臺,幫助企業與省內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幫助企業攻克關鍵性技術難題。”在前不久的“訪企解難”活動中,張正飛向博望區營商環境辦提出了自己的需求。
博望區營商環境辦在詳細了解企業情況后,立即與安徽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取得聯系。十多天后,安徽通快數控機床制造有限公司和安徽工業大學達成初步合作意向,并共同成立了技術開發小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企業便與安徽工業大學簽訂了技術開發合同。
“接下來,我們將加大產品創新力度,結合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提高產品的智能化水平。”張正飛說。
營商好不好,企業最有發言權。在“訪企解難”活動中,受益的遠不止通快數控機床。從2020年11月起,為創建一流營商環境,我市從30多個市直部門以及相關企業中抽調工作人員,成立工作專班進行集中辦公,以優環境、多政策、好平臺、暖服務,幫助市場主體解決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盡最大努力助力企業平穩發展。
“接下來,我市將認真落實‘一改兩為’,常態化開展‘訪企解難’活動,加大服務企業力度,把服務企業的工作做在企業最關鍵、最急迫、最要緊的地方,實現從‘企業來辦事’向‘主動幫企業辦事’的觀念轉變,努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讓企業切實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溫暖、‘雨中打傘’的貼心。”市營商環境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來源:馬鞍山市人民政府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