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同濟大學嘉定校區汽車學院大學生創新項目——“翼路同行-汽車動態輪荷監測與行駛輔助技術開創者”獲中美青年創客大賽上海賽區總決賽一等獎!
項目名稱為動態輪荷測定與行駛輔助系統,創意來源于大學生方程式賽車。傳統的大學生方程式賽車因為缺乏輪荷數據,無法實現精準控制。因此,團隊自主研發了一款能夠動態測量汽車行駛過程中輪荷的軟硬件融合系統,用于數據采集以及底盤控制,以提升賽車的控制精度和安全性。目前,該項目已經在同濟大學路特斯翼馳車隊tr系列方程式賽車上獲得了良好的應用,并在智能型新能源汽車上有較為廣闊的應用前景。
514 >
該項目由同濟大學汽車學院陳辛波、王寧兩位老師指導,項目成員為汽車學院2019級本科生:曾添一、劉澤宇、陳昊天,同時,他們也是同濟路特斯翼馳車隊的隊員。
目前項目團隊仍在積極研發,并將代表上海賽區參加八月底的全球總決賽,期待他們可以取得更加輝煌的成績!
“中美青年創客大賽”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辦,中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清華大學、北京歌華文化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谷歌信息技術(中國)有限公司和中國大學科技園聯盟承辦。
上海賽區是由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理工大學和上海微能主辦。
大賽以“共創未來”為主題,倡導青年創客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出發,聚焦“氣 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的共同挑戰和機遇,結合未來思維和設計創新,以科技賦能創意,打造綠色、包容和可持續的優秀創客作品。
鏈接:
東方網記者傅文婧7月18日報道:大學畢業后,你會選擇回鄉,還是“就地落戶”開啟一段新生活?隨著上海對高校畢業生落戶政策的進一步放寬,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選擇落戶上海,在走進職場的同時成為一名“新上海人”。發展空間、就業機會、生活環境……吸引他們留滬共同的理由是:喜歡上海。
滿滿的“安全感”
26歲的張世權來自重慶,今年碩士畢業于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專業是企業管理,目前在上汽通用工作。“落戶材料已經提交給了公司,希望自己能夠第一批完成落戶。”張世權說,自己對落戶政策一直都比較關注,“從2020年上海四所高校本科生可以直接落戶開始,到現在上海所有的碩士研究生都可以直接落戶,落戶政策越來越向大家開放,這就意味著有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都能夠有落戶的機會。”
“看到今年的落戶政策,我和室友們第一時間就去辦理了落戶的材料,有同學還建立了一個同濟上海落戶互助群,大家相互幫助。”談到家人的態度,張世權也透露,父母非常尊重并支持他的選擇。
聊起找工作花了多少時間,張世權說自己從去年9月就開始投簡歷,主要集中在一些實體行業的市場崗位,10月后陸續收到了面試通知。“我的第一個offer大概是在11月拿到的,12月又陸續拿到了一些,最后經過很多比較,選擇入職了現在的公司。”
總結整個求職過程,張世權分享了自己的心得。首先一定要提前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了解自己的興趣及擅長的領域,大致確定自己未來想要從事的職業和方向,并且提前做好準備,這樣才能在找工作的時候比較從容,不至于在面對外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迷失自我。
結識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很重要。“大家在求職過程中一起分享信息,一起修改簡歷、一起模擬面試、一起總結經驗,也能夠在漫長的求職過程中相互支持。”張世權也建議適當降低自己的預期,“盡量多投遞一些公司,把雞蛋多擱到一些籃子里,可以更好的分散風險,也能夠給自己更多的機會。”此外,在每一次面試之后,可以嘗試和朋友一起做個“復盤”,這樣可以更加有針對性地提高自己,“爭取在以后的每一次面試中都不會再踩相同的坑。”
為什么留在上海?張世權說了三個理由。首先是基于未來的職業發展空間。“上海的機會非常多,行業發展水平基本上也是全國領先的。”他坦言,“起薪相對來說還不錯,在職業初期對自己的培養以及未來的職業發展也會更加有利。”
其次是工作生活的豐富性和便利性,例如眾所周知的商業的發達、交通的便利、教育醫療水平等等都是吸引他的理由。而最后他提到了情懷。“在同濟學習的幾年,有認識很多關系非常好的老師和同學,也有在各行各業都非常優秀的朋友。”張世權說,在上海工作,有非常穩定舒適的交際圈,“學校、校友、同學和朋友等,在無形中都會提供滿滿的安全感。”
關于未來發展,張世權表示自己從研一就發現市場營銷非常符合興趣,也是未來很想發展的方向。在讀研期間,張世權已經先后在強生市場部、聯合利華市場部等大型企業積累實習經驗。對于職業規劃,他希望在職業初期,比如3到5年內,能夠在一個成熟的行業和一家成熟的公司,“從0到1”系統地學習生意的邏輯,打好自己的基礎。“更長遠的打算,希望自己在市場營銷這個崗位能夠有所成就,或者說能夠成為這個領域的佼佼者,亦或是未來自己創業,去打造一個品牌,從0到1來做生意。”
作者:傅文婧
來源:天津大學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