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區不動產登記中心開設“企業專窗”,落實“拍地即交證”。 新會區自然資源局供圖
記者昨天(7月13日)從新會區自然資源局獲悉,截至目前,新會區已出讓和正在掛牌出讓的工業用地共25宗,面積133.2公頃(1998畝),為歷年之最。新會已完成2022年度工業用地供地計劃的95.6%,比2021年同期增加81.5公頃(1222畝),同比增長157.5%。預計今年10月底前,新會掛牌出讓工業用地33宗,供地198.5公頃(2977畝)。
工業用地出讓活躍程度代表一個地區的工業發展活躍情況,同時,也綜合反映了一個地區被工業投資者看好的程度,是地區工業投資情況的晴雨表。
據悉,為加大工業用地供給力度,今年以來,新會區自然資源局深入貫徹落實市委“1+6+3”工作部署,圍繞新會區委“已供地項目要加快動工,已建設項目要加快投產,已簽約項目要加快供地”的工作要求,以“三個緊盯”全力做好工業企業用地要素資源保障。
文/ 江門日報記者 馮瑤君 通訊員 楊智斌
緊盯用地審批關鍵環節
供地效率跑出新速度
加快項目供地速度,首先要提高供地效率。新會區自然資源局擬定《新會區重大項目和重點工程用地協同工作規則》,成立重點項目工作專班和保障團隊,包括該局屬下的開發利用、空間規劃、耕地保護和用途管制、城區規劃、村鎮規劃、自然資源服務中心、不動產登記中心等部門,強化協同聯合作戰,并聯審批。
全程跟蹤服務項目用地報批。新會堅持“用地指標跟著項目走”,加強鎮街、部門協同,聯動出具相關組卷上報材料,報批平均用時比上年度減少15%。如大澤熱電聯工項目,從項目選址、辦理林占、落實用地指標和用地規劃條件,到部門出具材料、取得用地批復,僅用時約70天。
重點項目規劃審批實行“綠色通道”。對通過市招商聯席會議的項目,新會允許單個地塊規劃條件論證。同時,對工業用地控制指標調整、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和規劃條件核實等業務,落實專人跟蹤、專人專辦、容缺受理,審批效率得到較大提高。如,新會智造產業園鳳山湖園區局部控規調整從過市規委會、審批僅耗時3天,并在批準控規調整當天出具了規劃條件。
建立招商、供地、建設并聯審批機制。針對全年工業用地供應清單,新會制定了詳細的作戰計劃,實行“掛圖作戰”,同步開展土地平整、招商引資和土地出讓等工作,讓“拍地即交證”成為常態。司前鎮民樂管業項目簽訂投資協議、規劃條件審批、土地評估和出讓方案編制、設計方案審查、不動產登記等,全部1天內辦結,成交次日即頒發了《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緊盯重點產業項目需求 項目招引實現“量質齊升”
堅持“項目為王、效益優先”,新會區聚焦億元產業項目優先供地,力促項目投資建設。
一方面,壓實責任確保項目落地落實。新會區自然資源局全面梳理對照招商引資項目清單,簽訂項目限期落地責任書,突出年度供應計劃中工業用地的重要位置,做深做實工業用地供應規模、結構、布局、時序和方式,有力促進優質項目落地。
另一方面,錨定目標聚力“招大引強”。新會區以上半年完成年度工業用地供地任務為目標,加快推進土地出讓工作。今年截至目前,新會已出讓工業用地18宗,面積91.3公頃(1370畝);正掛牌出讓7宗,面積41.9公頃(628畝),合共面積占年度工業用地供地計劃的95.6%,比2021年同期增加81.5公頃(1222畝),比2021年全年還多29.4公頃(441畝)。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土地全部供給超億元項目,包括福斯特、杰成材料、中祺開發等超十億項目,中創新航江門項目等超百億項目。
緊盯土地供應問題破解 提前超額完成供地目標
為解決供地工作中存在的項目選址、項目引進、土地平整、能耗、環保、規劃等具體問題,新會區自然資源局會同區科工商務局等部門,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分析,制定具體解決措施,明確責任分工,并由區政府交辦任務完成期限,各鎮(街)對地塊工業用地供地進展情況實行“一周一報”,及時跟蹤問題解決進度,確保工作有效推進。
針對因用地指標未能落實導致地塊不規整、不連片的情況,新會實行分期分批供地方式,允許企業分期取得土地后進行宗地合并、統一開發,加速項目落地。
因優質工業項目落戶選址片區未編制控規,導致未能出具規劃條件的,爭取納入市區重點項目,通過“綠色通道”單獨論證規劃條件,大幅壓減完成編制控規后再出具規劃條件的時間,今年以來,已開展單獨論證規劃條件9個。
實施精準供地提高供地效率方面,新會全面落實“帶設計方案”“帶項目”出讓,通過研判項目清單,篩選成熟可供地項目,同步落實招商聯席會審議與供地方案審批,有效提高項目供地效率。
來源:江門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