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硅谷”蜀山園示意圖
蜀山區“科里科氣”科創驛站科大站
安徽斯百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子斌
蜀山區“科里科氣”科創驛站科大站
“剛畢業時不少朋友都問我,為什么選擇留在合肥創業?現在,他們卻總對我說,你小子,眼光真好!”在張子斌的心里,對于多年前朋友們的那些問題,他自己的發展和蜀山區如今的面貌,就是最好的答案。
2001年,張子斌從蘭州來到中國科大念書。如今,他已成為一名“新合肥人”,作為安徽斯百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扎根在技術創新和產業服務中。十幾年來,他如同這片創新沃土上的許多創業者一樣,沿著蜀山區乃至合肥的科創事業發展征程,闖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創新路。
千禧年代賺得第一桶金
因為小時候極度好奇“為何父親能用一個叫‘大哥大’的東西與‘看不見的人’對話”,蘭州小伙張子斌對“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2001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電子信息工程類專業。
千禧年代,互聯網浪潮席卷全國。在這所中國頂尖的科學技術學府,張子斌也很快接觸到了互聯網。不過,他沒有過多去享受互聯網所帶來的娛樂效應,而把更多心思放在了對互聯網的研究上。這一研究,發現了商機。
“互聯網在國內剛剛興起,我們發現當時國內基本沒有云主機提供商。”大學剛畢業,張子斌就和幾個志同道合的同學組成了一個團隊,開始引進海外主機資源。每年,團隊都能收獲十幾萬美元的純利潤。
張子斌和同學把全部的利潤都拿了出來,作為創業的“第一桶金”。2007年,由他們創立的安徽斯百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在蜀山區成立,希望能壯大隊伍,吸收海外的好經驗,讓云技術在國內生根。
“后來,科大對面的立基大廈建成,我們也成為第一批入駐的企業。”張子斌說,對于一個科創企業來說,蜀山區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得天獨厚,“蜀山區‘科里科氣’科創驛站科大站也落戶立基大廈,相比過去,如今的科創條件更是有著指數級的增長。”
坐擁合肥70%以上的科教資源,蜀山區擁有以中國科大為代表的高等院校27所,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為代表的科研院所56個,以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為旗幟的國家大科學工程、重點實驗室75個,匯集了10萬多名科教人才和高校學生,科技人才占總人口比例居全省之最,創新活力競相迸發、創新源泉不斷涌流。
為科創服務不忘初心
“創業過程中,蜀山區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張子斌說,隨著公司規模不斷擴大,所需用地、市場開拓等等都需要“更進一步”,“蜀山區相關部門在用地、業務指導多方面都給予我們很大支持。”憑借在云服務上的先發優勢和資源優勢,企業一路高歌猛進,在2013年左右,企業員工就已達到上百人。
張子斌介紹,2014年開始,企業開始專注國內的云計算服務,包括為政府、企業開發政策服務平臺、企業營銷系統等,幫助他們實現數字化轉型。
基于在互聯網領域的多年深耕,張子斌和同伴將目光聚焦在了行業活動上。“當時我們舉辦過安徽互聯網大會,組織全國各地的相關從業者集聚合肥,共同探討互聯網發展的趨勢。在這個過程中,大家思想碰撞,尋找到了更多機會,活動也得到了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
憑借安徽互聯網大會的成功,安徽斯百德在行業活動策劃領域有了一定的名氣,服務高端產業及學術會議會展,也逐漸崛起成為斯百德的一個重要板塊。
“做科創活動,我們最核心的基礎還是技術和創業經歷。”張子斌說,作為創業者,團隊深知科創企業發展中最需要什么,在舉辦相關活動時,能從活動內容,參與人員等多個方面把握住核心。“產業、企業需要什么,這是一切活動的‘根’。”
截至目前,安徽斯百德已經為各級政府單位,各類創新企業、科研院所、學術組織等組織策劃執行了300多場重點活動。包括“海峽兩岸半導體產業高峰論壇”“墨子論壇”“世界制造業大會”中的相關平行論壇,合肥先進計算中心“巢湖明月”的揭幕儀式等等。
張子斌坦言,隨著在業內知名度越來越高,這些年,有不少人請他們幫忙舉辦企業年會等活動,但都被他們一一拒絕了。“不能為了盈利,忘了初心。我們是做技術出身,舉辦活動最初的目的,就是錨定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產業方向,服務和我們一樣的省內科創企業。”
懷揣科大情懷投身科大“硅谷”建設
張子斌所參與創辦的企業變了,從一家技術公司成功轉型為集技術與產業服務于一體的公司。斯百德正以建設成為全國領先的新型產業服務平臺為發展方向,為科創企業等提供活動舉辦、資源嫁接、科普宣傳等一系列服務,同時,還積極投身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相關產業協會聯盟的組織和運營工作。
張子斌所參與創辦的企業也沒變,從技術服務、推廣到產業服務、推廣,沿著蜀山區乃至合肥科技創新的發展脈絡,他們一直在路上,為創新賦能。
回望這些年,張子斌感慨萬分。“大學時候剛來這里,一條路上最高的建筑就是科大圖書館。現在高樓林立,圖書館已經算矮樓了。剛創業時出去談業務,最遠跑到科學大道,現在,在整個蜀山區都能談業務,處處都是產業園,處處都有活力滿滿的創業企業。”
張子斌所感受到的,正是“科里科氣”的蜀山區迸發出的創新生命力。截至今年,蜀山區全區共有國家、省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6家,國家、省市級眾創空間17家。根據省科技廳2021年下達的九批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公告,蜀山區共有526家企業成功入庫,入庫數量位居四城區之首,比上年增長384家,同比增長270.42%。
2021年,蜀山區啟動了“全域科創”戰略,深化與中國科大、安大、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38所、43所、通用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合作,以“校(院)地深度融合”促進科技成果“三就地”加速。今年4月,蜀山區公共創新中心、蜀山區“科里科氣”科創驛站交付使用。這兩處緊鄰科學島和中國科大的創新載體,進一步拓展了(院)校地合作交流的空間,發揮中國科大、科學島等對高端人才的引領帶動作用,吸引更多高端項目和創新資源布局蜀山區,讓更多科技成果項目在蜀山區落地轉化。接下來,蜀山區還將致力于“科大硅谷”的打造,全力建設環中國科大、科學島科創走廊……可以預見,再過10年甚至5年,蜀山區將因科技創新,再迎巨變。
在合肥,張子斌和同樣畢業于中國科大、同樣從事科技創新工作的大連姑娘喜結連理,并生下了兩個可愛的孩子。因為科技創新,張子斌和他的夫人結緣,留在合肥,定居蜀山區;因為蜀山區科創的飛速發展和可期未來,他們對以后的美好生活,更加充滿期待。
“未來,我將懷揣科大情懷投身到‘科大硅谷’的建設中,將更多創新資源集聚到蜀山區,幫助更多的蜀山區成果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記者手記】
在合肥乃至安徽的科創發展史上,“擁抱”中國科大是絕對濃墨重彩的一筆。猶如一粒“良種”,中國科大的到來,讓合肥科創漸漸長成參天大樹,匯成一片森林。而要論中國科大“輻射”效應最強處,莫過于合肥蜀山區。
10年間,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37家,增長到344家;10年間,從圍繞合肥市“大湖名城 創新高地”,建設科技創新示范區,到快速推進“全域科創”戰略,建設“科大硅谷”蜀山園……蜀山區科創事業成績斐然,行穩志堅。
坐擁全市70%以上科教資源、匯聚10萬多名科教人才和高校學生的蜀山區,注定了這個城市與科技創新結下深厚情緣。如同張子斌一樣,在這片創新活力澎湃奔涌的沃土上,無數有志青年度過了一段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寫下一篇篇創新創業的奮斗故事。
多年來,蜀山區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8872項政務服務事項上線運行,政務服務“最多跑一次”實現全覆蓋,“四送一服”為企業紓困解憂,逐步構建系統完備、科學高效的創新服務矩陣,為企業落戶蜀山區創新創業增添信心。
現如今,蜀山區經濟總量躍上千億臺階,蟬聯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戰新產業培育發展走在全國前列,為經濟站上新起點、實現再跨越夯實根基。
在“2021科技創新百強區總榜”中,蜀山區更是以全國排名第五的位次上榜。
蜀山區十年創新發展,是合肥市、安徽省創新跨越發展的縮影。不斷跳動的數字,持續刷新的排名,見證了蜀山區高質量發展的步伐。
一個以創新重塑城市氣質的蜀山區正蓄勢待發,期待更多的科創清單轉化為發展清單、機會清單,激發和打開未來更多可能。
合報全媒體記者 劉暢司晨 王姍/文 楊鋒/圖 通訊員 詹偉偉
《合肥晚報》 (2022-06-30)
來源:天津大學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