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要指示要求,認真落實李克強總理在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精神,我市日前發布了《江門市貫徹落實國務院<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實施方案》,錨定保主體、擴內需、保產業鏈供應鏈、惠民生等關鍵環節打出政策“組合拳”,出臺六大方面33項共148條穩增長措施,以超常規力度和舉措穩住經濟大盤。
一、“真金白銀”惠企利民,政策“直達快享”
除稅費減免外,市財政安排資金5.9億元用于保障“穩經濟148條”的落實。全面落實組合式稅費減免政策,強化退稅資金保障,確保市場主體及時享受減免退稅政策紅利;建立財政扶持資金直達機制,對財政扶持專項資金實施專項調撥;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使用,2022年8月底前基本支出完畢。全市今年預計兌現組合式減稅降費超120億元,新增專項債券規模達168億元,社保費緩繳將實現“即申即享”,企業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比例進一步提高,新招高校畢業生的企業可獲1元/人補助。
二、貨幣金融政策普惠企業,貸款最高貼息5萬元
鼓勵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貨車司機貸款及受疫情影響的個人住房與消費貸款等實施延期還本付息,加大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力度,繼續推動實際貸款利率穩中有降,提高資本市場融資效率,加大金融機構對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項目的支持力度。對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在省按業務發生額的1%給予補助的基礎上,我市再給予0.5%補助,最高補助20萬元;對地方法人銀行運用支農支小再貸款疊加地方資金激勵,按照2022年6至12月運用再貸款資金額度同比增速進行排名,給予獎勵。圍繞三類企業推出精準措施,對于未獲貸的企業,通過設立首貸中心,加強對金融機構尤其是地方法人銀行政策引導,鼓勵金融機構開展首貸業務。對于專精特新及高新技術企業,鼓勵利用外債便利化額度試點政策開展跨境融資,支持金融機構開展科技創新再貸款業務。對“金種子”企業,階段性提高上市獎勵,對在2022年成功在上交所、深交所上市掛牌的企業分階段獎勵,最高不超過萬元,對我市上市企業開展再融資并投放在江門的最高獎勵300萬元。
三、穩投資促消費擴內需,推動在建重點項目完成投資計劃120%以上
重點支持加快基礎設施投資、積極擴大工業投資和民間投資。重點項目建設按照“在建項目全年完成投資計劃120%以上、計劃新開工項目年底全部開工”目標,強化用地、用林等要素保障,用足用好專項債,加快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積極推動珠肇高鐵、深江鐵路、黃茅海跨海通道、銀洲湖高速、廣海灣魚塘港、臺山通用機場等一批在建項目建設或年內開工建設,積極引進都市農業、設施農業項目,加快布局發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對立項的市級重大科技項目,最高一次性給予100萬元的資金扶持;對2022年第二、三季度新增設備投資3000萬元及以上的制造業企業,按其投資額的1%給予資金獎勵;對第二、三季度購置生產、研發設備萬元及以上(設備到位并投入生產)的制造業企業,按其設備投資額的10%給予資金獎勵;延續“新春暖企惠企十條”中促進新能源和“國六”標準乘用汽車消費補貼措施,追加購車專項補貼2000萬元。
四、保障糧食能源“壓艙石”,推動實施糧食、能源項目
健全完善糧食收益保障等政策,出臺撂荒耕地復耕復種獎補政策。加快推進金嶺糧庫擴建工程等一批糧庫項目建設,全市新糧庫建設預計總投資8.2億,新增倉容22萬噸,切實保障糧食安全。同時,推動實施一批重點電源、電網項目,年內完成能源投資超50億元,新增電力裝機容量120萬千瓦;大力推進新會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全面鋪開全市產業園區分布式光伏項目建設;完善地方電廠頂峰電量臨時財政補貼政策,增加頂峰發電能力15萬千瓦。延續去年實施的地方電廠頂峰電量臨時財政補貼政策,支持地方電廠應發盡發,通過補貼政策,優先保障居民生活用電、公共服務用電,切實保障重點領域、產業鏈和供應鏈用電需求。
五、鼓勵制造業企業增產增收,企業最高獎勵50萬元
降低市場主體用水用電用網等成本,推動階段性減免市場主體房屋租金,加大助企紓困支持力度,優化企業復工達產,完善交通物流保通保暢,統籌加大對物流樞紐和物流企業的支持力度,加快推進重大外資項目積極吸引外商投資。全面取消政府采購投標(響應)保證金;降低制造業企業廠房租金成本,對2022年前三季度在我市重點工業園區內新租用廠房1000平方米及以上且實際生產的規上制造業企業,自實際生產當月起給予租金50%的補貼;鼓勵制造業企業增產增收,對規上制造業企業,2022年主營業務收入比2021年增長10%及以上的,按照4-12月比2021年同期凈增長額每增加1萬元獎勵1萬元的標準給予獎勵;對有效期內的省級及以上專精特新企業獲得商業銀行人民幣項目貸款2022年期間實際發生的利息支出予以30%貼息支持。
六、補貼萬元吸引“新市民”,高標準兜住民生底線
來源:江門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