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我校宋振騏教授在逸夫講堂應邀作“新時代的特征、工程學子的光榮使命和創新驅動與智能制造”的主題報告。機電學院、材料學院、交通學院近300名師生代表共同聆聽了報告,報告會由機關黨委書記兼組織部副部長、機電學院黨委書記李雙立主持。
宋振騏院士以“以史為鑒、開創未來”開場,重溫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提出的重要講話,將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時期取得的重大成就與學校發展的光輝歲月相結合,以科學家和教育家的獨特眼光,從創新驅動、全民共舉、強化領導、法治保障四個方面講解新時代的鮮明特征,帶領與會師生感受波瀾壯闊的科技強國之路。雖已是87歲高齡的耄耋之年,宋院士卻精神矍鑠,語言風格輕松詼諧、激情洋溢。
圍繞工程學子的光榮使命和創新驅動與智能制造,宋振騏向師生們講述了自己苦難的童年,艱辛求學的青年時代以及當選院士、全國政協委員并繼續奮斗的征程,用自己初心不改和服務國家煤炭事業開展學術研究、教書育人的經歷,強調與會師生要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不畏困難,一往無前,勇于實踐,敢想敢干,勇攀科學高峰,為人民的幸福和世界和平發展做出創造性的貢獻。
“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就是一部追求身心健康的生存條件和相應工程創新發展的歷史”宋院士寄語青年學子,“工程學子要把身體鍛煉好,鍛煉和科研一樣都要堅持,我這個年紀每天要堅持做下蹲、俯臥撐!”引起全場師生的贊嘆和陣陣掌聲。
宋振騏院士的報告受到了三個學院廣大師生的熱烈歡迎,引起了強烈共鳴。
李雙立在總結詞中說:“宋院士提出的實用礦山壓力理論在指導煤炭生產和災害控制方面領先世界,‘千米井下,勇闖老空;巖層控制,護航煤礦’‘一支粉筆六十五年寫春秋,三尺講臺甘做人梯育棟梁!’宋院士為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專業課、一堂愛國主義思想教育課,聽了很長見識、很受啟發、很受教育,對于新時代高校教師和青年學生把握發展脈搏,培養世界眼光,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努力實現中國夢奮斗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能源與動力工程2018-2班的李城說:“作為一名畢業生,宋院士的報告讓我對人生定位、人生規劃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能在畢業前夕聆聽宋院士的教導,讓我非常榮幸!我將始終牢記宋院士的囑托,勤奮工作、努力學習,把個人奮斗融入國家命運,化為科技報國之情,牢記科大培育恩情,銳意進取,精益求精,勇攀高峰!”(通訊員:祝月盈)
來源:天津大學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