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翎 施儉娣 朱臻
5月14日6時52分,編號為b-001j的c919大飛機從浦東機場第4跑道起飛,于9時54分安全降落,標志著中國商飛公司即將交付的首架c919大飛機首次飛行試驗圓滿完成,具有里程碑意義。
c919作為我國自主研制的大型噴氣式客機,國內有22個省份、200多家企業、36所高校、數十萬產業人員參與研制。位于常州國家高新區的常州啟賦安泰復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參與了c919改進型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的研發設計及批產配套工作。這也是國產大飛機至關重要的“尾翼骨架”。
“這是我國航空工業取得歷史性突破的重大時刻。很驕傲我們能參與其中。這也意味著我們圓滿完成了階段性任務。”5月17日,安泰復材董事長張晉華振奮地說,國產大飛機,承載著幾代人的中國夢,5年來安泰復材不忘初心、肩負使命,懂得、等得、舍得,助力夢想“飛”進現實。
搶抓“風口”,集合創新
航空工業,被稱作“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安泰復材迎著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的“風口”應運而生。
“從誕生開始,我們就走了一條與國內其他飛機配套企業不同的道路。”張晉華介紹,公司的核心業務是航空級碳纖維復合材料結構件,主要向中國商飛和空客、波音公司等客戶提供復合材料構件的設計制造一體化服務,努力成為全球領先的輕量化材料制造企業。
安泰復材旗下的科泰思中國工廠,位于常州高新區的中瑞國際產業園。科泰思是安泰復材2018年5月全資收購的德國企業,主流的國際機型——空客320、350,都在使用科泰思德國工廠的復合材料。張晉華說,通過收購兼并、獨立建廠,引進消化再吸收,將空客、波音等供應鏈導入國內,從而形成自身的集合創新能力,通過本土制造為國家重大工程服務。
勇擔使命,合力奉獻
國家大飛機工程,是一場甘于寂寞的苦旅,中國數代人奮斗了半個世紀。能成為中國大飛機事業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名追夢者,安泰復材克服了巨大挑戰。
最難的是2020年。當時,安泰復材與中國商飛達成了機身一體化成型框聯合研發、試制的協議,交付周期僅有18個月,時間緊、任務重。疫情嚴重時,全體員工放棄居家參與到試制中,確保了產品如期交付。
c919凝聚的,有突破創新的中國智慧,更有堅持夢想的國家意志。安泰復材近200名員工中,有90%是從五湖四海奔赴常州的。大家對服務國家重點工程的使命,堅守如一。
戰略發展部副總監、畢業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器制造專業的“90后”小伙羅藝,就是其中的一位。2020年3月,機緣巧合下,他了解到安泰復材正在參與c919項目。為了心中的“藍天夢”,他放棄德國高薪工作,只身來到常州。
工程技術中心部門助理張達來自遼寧,是一名“新常州人”。新婚燕爾就因為疫情和妻子兩地分居,主動留守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連續兩年獲得“商飛復材中心優秀供應商員工”稱號。
后盾堅固,助夢翱翔
大國重器,常州印記。
安泰復材公司作為一家混合所有制企業,由中國鋼研和安泰科技,國家先進制造業基金、中關村母基金、常高新集團等發起投資設立,注冊資本達10億元。
常州一頭連著上海,那里有中國商飛總部;另一頭連著天津,那里有空客天津總裝廠。落戶5年,企業管理層更堅定了當初的選擇。“常州擁有新材料和裝備制造業的良好產業基礎,這為我們引進德國工業技術,吸收并實現本土制造,提供了極大的產業配套優勢。”
“我們的股東,有國家隊也有地方隊。雖然目前大飛機還沒有大批量生產,所有的高精尖設備短期內利用率并不高,但每一步走來,都得到了地方各級政府的支持。”張晉華坦言,小到員工生活問題,大到參與國家級、省級重大課題和項目,常州政府懂產業,也舍得支持企業,“我們也一定能讓常州等到未來的價值。”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