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記者走進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河東鄉阿什貢村的切什旦種養專業合作社,耳邊是不停的“咩咩”聲,映入眼簾的是幾座氣派的“羊舍”,只見有的羊兒正“閑庭信步”,有的則貪婪地享受著陽光,有的低著頭正在緩緩地飲水,還有的正在咀嚼嘴里的青儲飼料。從無人機中俯瞰,這些羊群就像盛開在草原深處的一團團“花朵”,隨風移動,美麗至極。
阿什貢村黨支部書記勾日扎西望著這些活蹦亂跳、成群結隊的小羊羔,激動不已。他興奮地數著:“一只、兩只、三只……等到今年七、八月份,我們的羊羔能出欄2400至2只,這樣我們的村集體經濟也壯大了,村民也能夠致富增收!”
自2017年勾日扎西任職以來,已過去5個年頭,回憶起曾經村里所發生的點點滴滴,他也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勾日扎西說:“原來,我們村存在群眾思想守舊、私圈亂占嚴重、村居環境臟亂差等問題,且村集體經濟為零,不僅被認定為貧困村,還是一個遠近聞名的‘問題村’。”如何才能讓村民既“富腦袋”又“富口袋”?這成為了一直縈繞在勾日扎西心間的大事。
為了破解群眾思想落后的問題,阿什貢村“兩委”班子先后組織群眾赴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東市等地參觀學習,拓寬了他們的視野,激發了他們致富的奔頭。同時,阿什貢村開始實施“聚心”戰,花大力氣修建破敗不堪的村委會,還修建了村級便民服務大廳、村衛生室以及村級閱覽室等基礎設施,這樣一來,村民的生產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和提高,煥然一新的“陣地”極大鼓舞了村民們,他們致富增收的意愿也更加強烈了。
為了進一步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讓村集體經濟壯大起來,讓村民們致富增收,勾日扎西介紹,在村黨支部的引領下,近年來,他們緊緊抓住“集體產業”這個“牛鼻子”,成立了切什旦種養專業合作社,采取“黨支部+合作社+生產組+農戶”的模式,按照產業分工組建了農業生產、畜牧生產、農機服務、勞務輸出、民族手工5個生產組,每個生產組成立黨小組,讓支部黨員擔任各組組長,發展種植加工、集約畜牧、農機服務、勞務輸出、民族刺繡五大產業。
勾日扎西興致勃勃介紹著村里的五大產業,農業生產組主要發展中藥(藏藥)材種植、胡麻油、菜籽油加工;畜牧生產組通過村民入股羔羊,進行集體養殖;農機服務組以購買大型農機開展翻、播、收、貯專業化服務;勞務輸出組安排有技術、能干事的村民在各產業鏈發揮積極作用;民族刺繡組以有刺繡手藝的老年人和留守婦女開展刺繡工藝。
同時,阿什貢村拓展以“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讓黨員干在產業鏈上、把能人聚在產業鏈上、讓群眾富在產業鏈上”為內容的“四鏈”建設,走出了一條產業強基、合作興農、振興鄉村的富民新路。
目前,合作社已開辟110個就業崗位,經營收入達140萬元。阿什貢村已從一個人均收入不足0元的落后村發展為人均收入12509元的產業強村。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