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cctv新聞聯播]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發表重要講話引發熱烈反響
2022-04-28 10:36:22
4,436 次瀏覽
來源:中央電視臺
編輯:周 思媛
1 837 >
在五四青年節即將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并發表重要講話,在教育工作者和廣大青年中引發熱烈反響,大家表示,要立足新時代新征程,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洪流中踔厲奮發、勇毅前進。
1280 720 >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始終是教育的根本問題。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的第一站,他就來到立德樓的思政課智慧教室,認真傾聽并參與討論。深邃的思想,坦誠的話語,師生們言猶在耳,更加深刻感受到總書記對立德樹人的高度重視與親力親為。
1280 720 >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 王曈曈:總書記他寄語我們說希望我們能夠在第二個百年征程中做開路先鋒,當時聽了這句話,我們在場的所有同學內心都非常激動,這對于我們的成長成才,對于我們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應該怎樣做指明了一個正確方向。
1280 720 >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兼常務副院長 王易:總書記在聽課的過程中他非常地專心,他說真正好的這個思政課就應該是思政課老師用心來傳,而學生用心來悟,雙向的心靈溝通才會收到一個很好的效果,我們要發揮好思政課的育人作用,為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參觀校史展和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性文獻館藏,看望老教授老專家和中青年教師代表,習近平總書記的每一句詢問、每一個關切,都讓在場教師如沐春風,也親身領會到總書記對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長遠思考和深厚情懷。
在世紀館北大廳,習近平總書記同師生代表座談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我國有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不能跟在別人后面依樣畫葫蘆,簡單以國外大學作為標準和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國大地,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這份殷殷期待,讓廣大高等教育工作者感到重任在肩。
1280 720 >
“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 高銘暄: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這也正是中國人民大學辦學的一個特色。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到現在就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這個思想不動搖。教育者要以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教育學生,勉勵青年志存高遠,腳踏實地。
1280 720 >
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 方漢奇:現在是一個非常好的時代,我們也都有信心按照總書記的囑托來完成老帶新的這樣的一個工作。
1280 720 >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 張東剛:黨辦的大學讓黨放心,人民的大學不負人民,新征程上,學校一定牢記總書記的諄諄囑托,傳承黨的紅色基因,賡續黨的紅色血脈。
1280 720 >
清華大學黨委書記 邱勇:總書記所說的“新路”,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流大學的探索之路,是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開拓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辦學模式的創新之路。走出這樣一條新路,是中國大學為推動國家發展、實現民族復興所必須肩負的使命。
1280 720 >
北京大學黨委常委 副校長 王博: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現出黨中央對于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高度關注和殷切希望,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1280 720 >
又一個五四青年節即將來臨,習近平總書記希望廣大青年: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這番深情寄語,不但在校園學子當中,也在祖國大地各條戰線引發激情共鳴。
1280 720 >
中國人民大學學生 陶心怡:我和我身邊同學不約而同地唱起了《歌唱祖國》,共同地呼喊出了“青春向黨 不負人民”這樣一個口號。這也是作為中國青年大學生所踐行的初心和使命,聽黨話、跟黨走,把我們的青春奉獻在祖國大地上。
1280 720 >
中國鐵建重工集團掘進機研發組組長 龍斌: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寄語新時代青年,爭做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在未來的新征程中,我將和我們技術攻關青年突擊隊員們一起,在研究解決掘進機關鍵核心卡脖子技術方面拿出真本事,攻堅克難,勇攀高峰。
1280 720 >
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志愿者 早熱古力·阿力甫:作為邊疆民族地區的新時代青年,我們感受到了祖國的強大和發生的巨變。立足新時代新征程,我們青年的奮斗目標和前進方向歸結到一點,就是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扎根基層,努力為民族復興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1280 720 >
第72集團軍某合成旅“海上練兵模范連”連長 祖國昌:習主席講到,我們廣大青年要立志民族復興,不負韶華、不負時代、不負人民。我們要瞄準建軍百年目標,在實戰實訓中扛起屬于我們這一代青年官兵的強軍擔當。以永遠向前的沖鋒姿態、絕對必勝的信心膽氣,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洪流中勇毅前行。
視頻鏈接:
(責任編輯:劉曉陽)
人大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人大新聞中心,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人大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對其負責。
③ 有關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聯系。
來源:天津大學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