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做大做強實體經濟,繁榮現代服務業,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結合我市實際,研究制定了《支持制造業倍增和服務業繁榮的若干政策意見》(以下簡稱《產業發展政策50條》),并經2022年4月20日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懂a業發展政策50條》現已正式公布,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一、制定背景
制造業和服務業在經濟發展和穩定就業中起著骨干支撐作用。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先后出臺了產業倍增和服務業繁榮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吹響了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的奮進號角。為激勵企業加快發展,優化完善產業扶持政策,在系統深入分析我市制造業和服務業運行形勢、廣泛聽取各有關方面意見的基礎上,由市財政局牽頭,會同相關主管部門對包括《關于推進市區產業轉型升級的若干政策意見》(通政發〔2018〕50號)在內的17個產業政策進行了分析梳理、優化整合,對交叉重復的予以歸并、對引導性不強受益面窄的予以取消,重點聚焦制造業和服務業,出臺了《產業發展政策50條》,與去年出臺的科技、人才、金融新政共同組成了支持產業持續穩定發展的政策體系,為企業提供多維度、全生命周期的支持。
二、主要內容
《產業發展政策50條》一共分為六大部分50條具體內容,與以往產業政策相比,主要特色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鼓勵項目投入和支持“智改數轉”
注重項目引領,鼓勵企業加大設備投入,對總投資5億元以上的項目,按設備投入額分類分檔予以資助:對一般性項目給予15%的補助,對集成電路、高端裝備、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給予20%的補助,對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項目給予25%的補助,金額最高可達1億元。對總投資5億元以下“專精特新”等高質量制造業新開工項目的支持,按設備投入額的20%予以補助,補助金額最高可達4000萬元。對特別重大產業項目、重點企業的引進和培育,如集成電路等投資巨大、技術先進的項目,可以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支持。
此外,按照市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對企業“智改數轉”給予全方位、全過程的支持。在準備階段,每年安排專項資金,通過政府采購為重點工業企業開展“智改數轉”免費評估診斷服務,破解企業“不愿轉、不敢轉、不能轉”的困境。在實施階段,加大對重點項目的資金支持力度,減輕企業成本負擔。對萬元及以上的智改項目,竣工投產后按新設備購置額給予最高1000萬元補助。對制造業企業實際投入200萬元及以上建成運行的工業互聯網軟硬件項目,按確認后的開票金額15%給予補助單個項目最高不超過300萬元的補助。在提升階段,通過鼓勵企業實施數字化品牌創建,對標部、省兩化融合、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等試點示范相關標準,進一步明晰發展方向。
(二)培育壯大重點產業集群
聚焦重點領域,結合我市實際,針對四大產業分別制定專項獎補政策。在支持高端裝備產業集群方面,為了進一步突出原創性,強化我市高端裝備制造能力,對被定為首臺套國家、省級重大裝備的,分別給予50萬元、20萬元獎勵。在支持信息技術產業集群方面,針對我市在集成電路設計上的短板,重點鼓勵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發展,對集成電路設計企業開展的流片驗證,按照單款產品首輪流片費用的30%,給予最高不超過200萬元的補助,同一企業每年支持上限為萬元。對企業租用eda設計工具軟件或購買eda設計工具軟件,按照不超過當年實際發生的租用費的50%或購買費用的30%給予資金補助,最高補助金額分別不超過100萬元或300萬元。在支持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方面,從鼓勵研發、接軌國際、做大做強三個方面給予醫藥企業資助獎勵,經測算,市區生物醫藥企業一項創新藥從研發到獲證最高可獲得2800萬元獎勵,改良型新藥從研發到獲證最高可獲得1400萬元獎勵,醫療器械獲證最高可獲得300萬元獎勵。在支持新能源產業集群方面,進一步加大補貼比例,除了剛才介紹的總投資5億元以上新能源項目按設備投入額給予25%補助外,對新能源產業智能化技術改造項目,竣工投產后按新設備購置額的15%給予最高1000萬元補助。
(三)推動現代服務業提質增效
一是為推動軟件人才集聚,對人數遞增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根據軟件工程師數量進行獎補。二是對新落戶的從事知識密集型信息技術外包(ito)、知識流程外包(kpo)類業務的服務外包企業,吸納從業人員規模超過50人且每年度均遞增的,給予第一年0元/人,第二年3000元/人,第三年2000元/人的獎勵。三是進一步加大了對服務業項目的投入獎補力度,對投資額1000萬元及以上的科技服務、工業互聯網應用(現代物流2000萬元及以上)等制造服務業項目,按固定資產投資額的5%給予補助,最高萬元;對實際投資額萬元及以上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工業設計等服務業創新項目,按固定資產投資額20%給予補助,最高不超過萬元。
(四)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
增加了對外資引進和外貿進出口的獎勵力度。對當年實際到賬外資10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予以獎補,制造業項目分檔獎勵6‰-8‰,最高獎勵萬元人民幣;現代服務業項目分檔獎勵2‰-4‰,最高獎勵200萬元人民幣。同時對保持外貿增長的縣(市)區給予獎勵,全年出口每增長1億元獎勵5萬元、進口每增加1億元獎勵2萬元。特別是加強高技術產品出口的扶持力度,每增加1億元獎勵15萬元,用于各縣(市)區支持外貿企業發展。在支持公共海外倉建設發展方面,對正常運行的省級公共海外倉每年給予100萬元支持,連補三年。
(五)創新完善資金投入方式
充分發揮市產業投資母基金在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基金在投早投小、扶持創新上的引導作用,打好天使類、創投類、產業類等基金“組合拳”,市、區聯動并吸引頭部投資機構、撬動社會資本,構建全生命周期基金支持體系,通過股權投資方式支持不同階段企業發展,助力板塊圍繞優勢產業鏈進行項目招引。
(六)加快項目審核兌現進度
著力優化營商環境,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對市級認定類資金項目實行“免申即享”,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可免予申報、直接享受政策,讓惠企資金快速直達企業。審核類項目由市主管部門按月組織申報、審核,進一步提升資金兌現效率。同時,對參與工業企業資源集約利用綜合評價的工業企業試行差別化資金扶持政策,鼓勵先進,原則上a類企業可按110%的比例進行兌付。
三、落實措施
一是加快制定實施細則。各條政策的牽頭部門和責任單位,加快制定配套實施細則,明細政策的實施范圍、操作辦法、申報條件和辦理流程,進一步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可行性,將政策紅利盡快轉化為經濟發展的動力。
二是積極開展政策宣傳。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全方位解讀《產業發展政策50條》,推動政策直通基層、直達企業,最大限度保障企業對政策“應知盡知、應享盡享”,切實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三是持續優化涉企服務。緊緊圍繞我市“招商引資突破年”“營商環境提升年”“機關作風建設提升年”行動,主動靠前服務,強化企業聯系幫扶,定期召開重點企業座談會,了解政策落實過程中的難點、堵點,及時研究解決,回應企業關切。
來源:人才招聘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